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现代都市 > 古董之路:一位盗墓者的自白文章精选

第5章 初出茅庐

发表时间: 2024-03-26

在那个深夜,我们一行人聚集在飞蛾山半山腰的老杉树下,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我们低沉的呼吸声和偶尔的虫鸣。

王把头兴奋地跺了跺脚,指着地面说:“老二老三,就这儿,先取个样尝尝咸淡,要有石头的话就下针!”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权威。

孙老二点点头,迅速地按下肩膀上的小对讲机:“老大,准备吃饭了,周围没客人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稳定,显然是经验丰富。

对讲机的红灯亮起,孙老大的声音从对讲机中传来:“风平浪静,开火做饭吧。”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孙老二听到确认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迅速地脱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了一截小短棍和一个弯头半圆铲,开始组装起来。

王把头看着我,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逸枫啊,这就是咱们吃饭的家伙,现在时代在进步,我们得紧跟时代啊,洛阳铲做成分截套管,往包里一放,谁都看不出来。”

孙老二咔咔咔地熟练地接起了洛阳铲,接好的一根洛阳铲显得很长,足有八米开外。

孙老三有些担忧地问:“二哥,这是个深坑,这长度够吗?

不够我包里还有。”

孙老二自信地回答:“老三别慌,再长了耍不来,咱们就是先看看下面的土层结构,先尝尝咸淡。”

接着,孙老二向我招了招手:“逸枫,过来,帮我扶着点。”

我走过去,按照他的指示扶稳了洛阳铲,心中充满了对即将发生的一切的好奇和紧张。

孙老二开始下铲,每一次铲土都小心翼翼,力求不破坏地下的可能存在的文物。

他的专注和专业,让我对这次行动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逐渐深入地下的洛阳铲上,等待着它带给我们的惊喜。

在那个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夜晚,我们围在孙老二身边,他的话语让我们的心情瞬间激动起来。

“一铲子打到了夯土层,白膏泥连着青膏泥!”

孙老二的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要么是西周贵族!

要么是小诸侯王!

咱们要发了!”

孙老三皱了皱眉,轻声提醒:“嘘!

二哥你小点声。”

他总是那么谨慎,知道这种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孙老二却不以为意,他摆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主要是有几年没见过青带白了,希望是个新锅。”

他所说的“新锅”,意味着这是一个未被盗过的新鲜墓葬,里面藏着的宝藏足以让我们大赚一笔。

王把头则更为冷静,他悄声说:“那都是碰运气的,就算是个剩锅,但凡里面还有两片肉,咱们这趟都不算白来。”

我站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孙老二接着开玩笑地对着对讲机说:“老大,眼把头说这墓里有西羊方尊,你有路子出手吗?”

对讲机的红灯亮起,孙老大的声音带着一丝戏谑传来:“方尊个屁!

我还不想挨枪子,赶紧干活!”

孙家兄弟的名声在道上是靠真本事打出来的,他们能够通过一铲子土层的结构,就能在脑海中大致描绘出下面墓葬的情况。

夜我们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挖掘工作。

孙老二和孙老三站在墓道旁,手中的旋风铲在夜色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泥土被一铲一铲地挖出,小心翼翼地避免触碰到可能存在的文物。

孙老二转头对我说:“逸枫,该你了,注意点,别让土堆得太明显。”

我点点头,认真地回应:“放心吧,二哥,我知道怎么处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铲子,开始我的工作——散土。

我必须确保挖出的土与周围的土壤颜色一致,以便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将它们混合。

我将那些挖出的白土和青土仔细地撒开,尽量让它们与周围的土壤融为一体。

我深知,这些青膏泥和白膏泥的颜色与周围的土壤差异太大,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暴露我们的行动。

因此,我格外小心,确保每一粒土都被妥善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将挖出的青白土堆到一边,准备等到天快亮时再进行最后的处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观察西周,确保没有人注意到我们的动作。

王把头在一旁监督着,他的目光锐利,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他低声提醒我:“逸枫,手脚麻利点,天快亮了,咱们得抓紧时间。”

我应了一声,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我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必须在天亮前完成所有的工作,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

那一夜,我们在飞蛾山的半山腰上,进行了一场紧张而又充满风险的盗墓行动。

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成败!

小说《古董之路:一位盗墓者的自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