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陆鸣卫青的现代都市小说《快穿西汉,我给汉武帝剧透精选全文》,由网络作家“我要吃山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陆鸣卫青是小说推荐《快穿西汉,我给汉武帝剧透》中出场的关键人物,“我要吃山竹”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他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社畜。离开求学四年的陕西前,他决定去神往已久的茂陵博物馆看看,闪耀千古的冠军侯就埋骨于此。一股神秘的灰色大雾突然出现把他包围,雾气散尽后他已出现在了在了汉武帝时期。后来的他才知道,自己居然穿越了,从此以后他成了历史剧透者,提醒卫青在他人生第一场大战时,他会损兵折将,跟霍去病说他会英年早逝。他也因此改变了历史轨迹,还成了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者和沿海的各国商贸户互通的功臣.........
《快穿西汉,我给汉武帝剧透精选全文》精彩片段
伊稚斜终究没能躲过卫青的包围,匈奴人被杀的大败而逃,自己成功地改变了历史。
“伊稚斜呢,怎么样了?”
这伊稚斜堪称汉武帝巅峰时期的宿敌,在历史上不仅消灭了苏建的部队,招降赵信,更是一直坚持与汉军作战。
直到四年后的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深入大漠,大破匈奴主力,伊稚斜才无力大规模入侵汉朝北部边境。
伊稚斜不除,汉朝就无法安心发展。
“我不知道单于的情况,我们很早就被汉军打散了。”
看着一问三不知的须卜浑,陆鸣询问身后士兵的意见,毕竟自己第一次上战场,没有他们经验丰富。
自从跟随卫青打仗以来,士兵们也见惯了匈奴人投降的情况,只是没想到这次竟然靠十几名骑兵就能击败两百多敌人,俘获一百多。
这位陆公子不愧是大将军看中的人,如此勇猛有担当。
押送须卜浑回营地的路上,陆鸣才知道这家伙为何能说一口流利的汉人话。
汉匈之间经过七十余年的和亲政策,接触已经十分广泛,和亲和互市大大加强了双方的交流。
会说汉语的匈奴人虽然不太多,但也不稀奇。
须卜浑就很喜欢汉人的饮食和服饰,经常借着互市的机会与汉人做生意,一来二去就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汉语。
这倒是个人才,以后说不定有用,陆鸣心中盘算起以后治理匈奴的对策。
“陆兄,我回来啦!”
陆鸣猛然回头。
陆鸣正思考着在经济上应对匈奴的对策,后面忽然传来霍去病那熟悉的声音。
回头看去,霍去病率领那几百骑兵逐渐接近,就像第一次相遇那样。
陆鸣拍马向前迎了一段,抡起手中的长戟向霍去病砸去,口中喊道:“来将看招。”
霍去病用长矛挡住陆鸣的长戟,笑道:“阁下好武艺。”
二人空着的手重重握在一起,哈哈大笑。
回营地的路上,陆鸣讲述着自己如何临危不乱,英勇战斗,用自己强大的武力震慑住匈奴的千骑长,以十几人俘虏百余人。
须卜浑一脸尴尬的跟在后面,,他丢了千骑长的人啊。
见陆鸣和霍去病回头看过来时,马上挤出满脸的笑容,不敢多言。
霍去病则讲起自己是如何看准时机,趁着夜色率八百人直冲匈奴中军,最终砍倒匈奴王旗,重伤伊稚斜。
“什么,王旗被人砍倒?”匈奴俘虏中能听懂汉语的人大声惊呼。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须卜浑满脸的不可置信,守护王旗的单于近卫可都是匈奴最精锐的勇士,王旗一倒他们全都要被处死,这样一群勇士拼命守护的王旗怎么可能被人砍倒。
何况王旗在中军,有着层层保护,难道单于全军覆没了?
赵破奴听见后大声喊道:“有什么不可能,我们不仅砍了你们的王旗,还一箭射中你们的单于伊稚斜,要不是他跑的快,当场就要砍下他的脑袋。”
这话就有点吹牛了,虽然他们射中了伊稚斜,却也差点被快要发疯的单于近卫给留下陪葬。
“不可能,不可能。”须卜浑喃喃自语,仿佛信仰崩塌。
他被汉军冲散时,单于身边还有四万多人马,怎么可能被汉人直取中军。
自白登之围后七十余年,匈奴不断劫掠汉朝,一直占据优势。
卫青带张骞来,就是为陆鸣的安全再加一道保障。
“张校尉,若是战场局势不利,到时我会通知你带着陆鸣撤回大汉境内,到时一定要保护好陆鸣和那些高产作物。”
这才是卫青来此的目的,为了陆鸣和高产作物的安全,他也是煞费苦心。
张骞拱手道:“骞定不辱命。”
没想到卫青到此时还想着自己的安危,陆鸣大声道:“大将军,我现在也是一员猛将,不怕匈奴人的。”
卫青摆手,道:“知道你不怕,可你还有别的使命,比冲锋陷阵重要得多。”
霍去病一拍胸脯,道:“冲锋陷阵有我就够了,陆兄你还得制糖,我和兄弟们都等着吃呢!”
“对呀,杀敌有我们呢,别人可不会制糖,这么好的东西得多造点。”
赵破奴等人也纷纷说道。
“这是军令。”卫青又强调一句。
陆鸣的态度让卫青很满意,毕竟谁都不喜欢贪生怕死之人,可他又怕陆鸣血气上头后不理智,特意补充一句。
这后世之人的作用比几个猛将重要得多,不容有失。
卫青交代完之后就去做进攻前的最后准备,留下张骞和陆鸣彼此熟悉。
霍去病借口为陆鸣找一身合适的盔甲迅速开溜,赵破奴等人喊着要去帮忙,生怕走得慢了被留下加练。
陆鸣啐了一口这几个怂货,还精锐呢。
收拾好东西带着张骞去看了新式作物,土豆已经发芽,地瓜和玉米也已经成功催苗,被陆鸣种在了缸里。
张骞看着土豆苗的眼神就像看着梦中女神一样,围着陶缸看了一圈又一圈。
“陆公子,这土豆的产量当真如此之高么?”
张骞马上意识到自己失言,急忙解释道:“抱歉陆公子,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怕自己是在做梦。”
他自己也从西域各国带回一些新物种,可并没什么大用,陆鸣的新作物哪怕只有小麦产量的两倍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功。
张骞太希望那是真的了,有些患得患失。
陆鸣笑道:“咱们都一样,我也生怕自己种不好浪费了这高产的种子,幸好百日即可收获,到时即可就能见到产量。”
张骞激动地说:“只多一倍就好,只多一倍就好,那就能少饿死很多人了。”
看着张骞激动的样子,恐怕也是挨过饿的人啊。
抚着缸沿,陆鸣轻声道:“希望能给张校尉一个惊喜,给大汉一个惊喜。”
...
“这股汉军真是给了我惊喜,昆仑神果然在保佑祂的子民。”
听完前方传回的消息,伊稚斜很高兴,一个计划立即在脑海里形成。
“大都尉,传令前方暂停进攻,我要亲自劝降赵信。”
这几年随着卫青的崛起,匈奴在战争中越发处于不利地位。
历经几代匈奴单于的智囊中行说的身体又每况愈下,匈奴急需一位了解汉朝的人才。
赵信本就是匈奴的小王,以相国的身份投降汉朝,前方的匈奴大当户认出赵信后立即派人通知伊稚斜。
伊稚斜需要一个熟悉汉朝如今战术的人才,赵信真是昆仑神的馈赠。
赵信和苏建此时正在艰难抵抗,数次突围都未能成功,已经伤亡数百人。
正要组织士兵再次进行突围,赵信发现匈奴人的进攻突然停止。似乎在原地待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不多时,正面的匈奴骑兵向两侧分开,一杆代表匈奴单于的大旗遥遥走来。
伊稚斜远远看着被包围的汉军,心情极为舒畅。自去年右贤王被卫青击溃后,终于让他逮住机会送汉军一场惨败。
“向赵信喊话,他本就是匈奴人,何苦为了汉朝与同族厮杀,本单于愿封他为王,并赐婚给他。”
招降赵信不仅能为匈奴增加一位人才,还能恶心一下汉朝,伊稚斜很舍得下本。
何况匈奴之中大大小小的王很多,汉高祖时期的卢绾在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未来的李陵被封为右校王,匈奴自己内部各种部落的王就更是数不胜数。
大都尉领命来到两军阵前,在汉朝弓弩射程范围外停下,对着赵信所在方向大喊道:
“赵信,你本就是匈奴人,如今被单于大军围困在此,何必为了汉朝和同族厮杀。单于知道你的才能,只要你归降就封你为王,并为你赐婚。”
“就算你侥幸突围出去,回到汉朝也会被治罪,大汉的律法你不清楚吗?刘彻就是刻薄寡恩的君主,你不值得为他卖命。”
“带着你的部下投降吧,回到单于麾下你会过得比在汉朝更好,我们都是昆仑神的子民。”
原历史中的赵信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投降,并被伊稚斜封为自次王,还娶了单于王妃的姐姐。
而突围出去的苏建则被治罪,靠着花钱赎罪保住性命,成为庶人。
刘彻为了反击匈奴大把的烧钱,文景之治留下的积累已经不足以支撑越来越庞大的战争,赎刑制度应运而生,有钱就可以赎罪,没钱就只能向司马迁一样受刑。
如果不是知道卫青的作战计划,赵信此时大概已经投降,如此清楚的利弊摆在眼前,很容易做出选择。
赵信策马来到阵前,对着匈奴大都尉喊道:“多谢单于好意,我赵信既然已经归降汉朝就绝不会再反叛。”
“当初我备受欺压,是大汉收留了我,陛下封我为侯,大将军任命我为先锋,何来刻薄寡恩之说。”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大汉赏罚分明。去年我们大败右贤王后,单于不也砍了几个小王的脑袋泄愤,怎敢说我朝陛下坏话。”
被赵信提到痛处,伊稚斜气的脸色发黑。右贤王大败是他难以接受的污点。
他强压怒气,吩咐道:“既然他不知好歹,那就继续进攻,看他能嘴硬多久。”
号角吹响,匈奴大军就要再度开始进攻。
赵信心里也有些担忧,万一卫青的援军支援不及,自己这点人可支撑不了太久。
到时候伊稚斜一气之下不愿招降可怎么办。
事已至此,也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赵信只得带领士兵继续向卫青预定的方向寻找突围机会。
伊稚斜大声命令道:“加强进攻,赵信他们支撑不了多久,等他认清局势后会投降的。”
伊稚斜信心满满,不投降就打到你投降,卫青也救不了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