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贝壳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争名夺利朱棣徐妙云全文+番茄

争名夺利朱棣徐妙云全文+番茄

朱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争名夺利》,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朱棣徐妙云,也是实力派作者“朱棣”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主角:朱棣徐妙云   更新:2025-05-06 16: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棣徐妙云的现代都市小说《争名夺利朱棣徐妙云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朱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争名夺利》,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朱棣徐妙云,也是实力派作者“朱棣”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坏消息:我穿越了好消息:穿越成爽文男主,大明燕王judy劲爆消息:我公开喊出争储夺嫡我爹,老朱更劲爆:“贬为庶人!逐出族谱!给他十亩地,一间泥坯屋!子承父业,给咱做农民去!”……我,农民Judy!开局十亩地……......

《争名夺利朱棣徐妙云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篱笆小院外。

马秀英的视线首先落在开着的屋门,然后,一边粗粗观察小院,一边转移落在开着的小窗窗口。

“母后……”四目相对,徐妙云忍不住惊讶轻喃。

下一秒,惊喜取代惊讶,满脸喜悦起身……

脚步轻快,急急往屋外走去。

来到院门,开门同时,喜悦道:“母后,您怎么来了?”

咳咳!

毛骧咳嗽提醒,咳嗽声刚响起……

就戛然而止。

头皮发麻,满肚子苦水,苦笑着,赶忙低下头。

马秀英这才收回视线,余光看到远处有人观望,就笑着说:“带着孩子们出来踏春,路过你们家,看你们家和其他农户不同。”

“小小一个院子,收拾的干净整洁,就想让家里孩子们学习学习如何持家。”

“不知,能不能让我们参观一下,你们这个温馨的小家?”

话中,马秀英用力掐着指甲。

普天之下,恐怕只有他们家,见了自家孩子却不能相认!

贬为庶民!

温饱要靠自己。

逐出族谱!

见面不准提亲情,死后不得入祖坟!

比圈禁都狠!

‘朱重八,天下就没有比你更铁石心肠的父亲!’

……

徐妙云微微愣怔。

这才注意到,乖乖站在旁边的皇子皇女,随即明白,这是一次针对皇子皇女的实践体验课。

反面典型,自然是四郎了。

“当然可以,夫人请进。”明白后,徐妙云依旧十分喜悦。

无论安排皇子皇女随行的目的是什么,但母后肯定就是来看望他们的。

他们也不怕被当做反面典型。

或许,有很多曾今的故人,嘲笑他们的不幸。

可幸不幸福,得他们自己来评判!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一声夫人,马秀英眼睛一酸,差点忍不住落泪,悄悄握紧手,‘朱重八,我跟你没完!’

忍着难受,勉强笑着点点头,转身严肃叮嘱道:“进去后,不准捣蛋。”

这群小调皮把院子弄乱了,还得四郎和妙云收拾。

“是!”

一群皇子皇女老老实实回答后,马秀英这才走入让人耳目一新,清爽整洁的小院。

转头慈祥感激看着徐妙云,含笑由衷道:“你很了不起,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篱笆小院,让你收拾的清爽利索,看着都让人心情愉悦。”

“夫人猜错了,这不是我的功劳,这都是我夫君收拾的。”徐妙云笑着,指着院子说道:“每天清晨,我夫君都会第一时间,打扫院子,劈柴、喂我们家大黄和小黑。”

“我负责煮饭、收拾屋子……”

马秀英认真听着,观察着徐妙云,堵得难受的心,渐渐轻松。

脸上也重新恢复笑容。

看一个女子嫁做人妇,日子过的幸不幸福,其实很容易。

就看她眼中、笑容中有没有光就行。

这丫头,眼中、笑容中全都是光!

这也变相证明,至少他们自己并不觉日子苦,过的很幸福。

马秀英心情变好,认真倾听徐妙云介绍夫妻分工,仔细欣赏小院景致时,皇子皇女们,凑在一起,嘀嘀咕咕。

“院子也太小了。”

“院子里,怎么能养牲畜呢,这样不臭嘛?哎哟!姐你干嘛打我!”

“用你的狗鼻子好好闻闻,有臭味吗?”

“咦!真一点儿都没有,只有淡淡的杏花香!”

“这就是蓝玉的坐骑!”

“对,现在改名了,叫小黑!”

……

徐妙云听着身后窃窃议论,莞尔一笑。

马秀英笑了笑,转身,语重心长道:“把牛马养在院子里,是农村的普遍现象。”

“在你们眼中,牛马就是牲畜。”

“可在百姓眼中,牛马是家庭的一份子,是和他们一起劳动,把日子过好的重要帮手!”

“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百姓家,根本买不起耕牛。”

“耕地,只能靠䦆头刨地,或者人拉着沉重的犁,耕地。”

“所以,百姓心里,从不会嫌弃。”

“至于为什么,院子里养牲畜,没有难闻的味道,取决于勤快自律。”

“农民勤快,可以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把日子过的井井有条。”

“你们虽然不愁温饱,不需要管起居琐碎小事,但也需要拥有勤快自律的优良习惯。”

“等你们能做到勤快自律,就会发现,用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功课学好。”

“就有更多时间,做你们想做的事情。”

“母后,农民都这么勤快自律,把牛棚打扫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味道吗?”老十二朱柏,刚刚六岁,好奇询问。

马秀英笑笑。

她接触过很多很多农民,自然知道,绝大多数农民,是没耐心把日子过成这样。

换做那个铁石心肠的男人,让他不当皇帝,重新回来做农民。

别说把日子过成老四这样。

他一个月能洗一次脚,太阳都得打西边升!

“这个问题,等我们经过其他农户时,你们自己观察。”

单纯的说教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适当保留,引起孩子们好奇,让他们自己观察。

通过对比后,思考总结,会产生更大触动。

马秀英转身,顺势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问:“可以参观你们的小屋吗?”

吃一堑长一智,毛骧侧头看向一边,选择性失明。

瞥了眼毛骧,徐妙云凑近,低笑道:“母后,当然可以了。”

一声母后,让马秀英如同吃了蜜,高兴笑着,挽着徐妙云的手,走了进去。

和徐达上次踏入小屋如出一辙。

踏入小屋瞬间,马秀英就呆住了。

席子、墙壁、床榻、被子……

小屋虽简陋,可真的很温馨,身处期间,很舒服。

马秀英认真仔细看了一遍后,转头,诧异道:“和我了解的,有些不一样!”

“是添了点东西,有了新气象。”徐妙云抿唇笑着,介绍道:“靠近灶台的架子是水培箱。”

说着同时,带马秀英走过去,“这是四郎做的水培箱,催发麦子,长成嫩绿麦苗后,喂大黄和小黑。”

“很管用的!”

……

一个月饲喂,大黄、小黑的生长情况,已经证明了水培饲料比传统精饲料都强!

马秀英认真听着,看着三个水培箱架子。

嫩绿的麦苗,郁郁葱葱,不但散发着一股麦苗独有的芬芳,还让小屋显得生机勃勃。

毛骧敏锐察觉,水培饲料和军事的关联,竖耳认真听同时,口中还反复默念‘水培箱、水培饲料、七天水培’,把这些陌生术语牢牢记在心中,准备回去后,一字不落的汇报给朱元璋。

……

瞧着徐妙云连屋顶的席子都介绍了。

就是不说窗前的桌子,以及桌面摆放的书籍。

而马秀英也不问。

毛骧急的抓耳挠腮,这可是他此行任务之一!

“夫人,当农民种地已经很累了,你们还读书?”



“你是不想告诉咱?”蓝玉冷冷询问。

余光瞥了眼,尿裤子的女人,眼中嘲弄一闪而逝,这女人,才是农民的正常反应。

男人追随过陈友谅,胆气到底和普通农民不一样。

扬鞭指着女人,冷冷道:“你来说!”

女人吓得一哆嗦。

男人蹭一下起身,站在女人面前,抬头,笑着说:“将军,俺多嘴了,俺不该打听,俺该打!”

男人抽了自己一耳光后,继续笑着说:“四郎的确是俺们村的,可今天去哪儿了,俺们真不知道。”

蓝玉欣赏看着,笑着微微点头,敢于站起来挡在婆娘面前,又敢一边谄笑一边信誓旦旦糊弄他:不知道朱四郎的行踪。

“你,是个真爷们儿!”蓝玉扬鞭指着男人,问道:“愿不愿意跟着咱,给咱当亲兵?”

这周围,全都是干活的百姓,打听朱四郎的去向,不差这一个。

男人讪笑道:“将军愿意要俺,那是俺祖坟冒青烟,可俺年纪已经大了,也没出息,只想守着老婆孩子,不想再过刀口舔血的日子了,当了将军亲兵,就得跟将军上战场……”

“俺,俺还是给将军沙场征战,种粮食吧。”

“随你!”蓝玉笑着摆手,勒马离开,转身瞬间,脸色微微变黑。

“不识好歹!”

“蓝叔给你机会都不懂抓住,活该一辈子只能做农民!”

……

蓝春、徐增寿等人骑马经过时,冷冷扫视男人,嘲讽着。

男人赔笑送走这些人后。

忙把吓瘫的婆娘扶起来,关切询问:“没事吧,没事吧,哪里难受,你个瓜婆娘快跟俺说,你要是有事,老子现在就去找蓝玉那个鳖孙拼命!”

噗!

女人瞬间笑了,接着又张嘴就哭,拼命捶打男人,“他爹,俺是不是给你丢人了?你咋不答应呢?是不是因为俺和孩子们。”

男人又气又笑,用力抽了女人一下,好笑道:“蓝玉连咱们这种小人物都能欺负,做事没底线,喜怒无常,给他当亲兵,那天他不高兴,就敢一刀砍了俺。”

“俺得去通知四郎,你要没事,就坐着缓缓。”

男人看远处的乡亲,被蓝玉骑马奔冲,吓得瘫坐在地上,指着朱棣家田地方向,丢下一句话,拔腿就跑。

……

“这两棵树中间,这块十亩的水田,就是咱们家的江山!”

田边地垄上。

朱棣和徐妙云站在一棵树下,指着前面的另一棵树,故作一副指点江山模样,挥手豪迈道。

徐妙云抿唇笑着,打量着他们家的田。

十亩地,平展宽阔。

水渠都挖的干干净净,两边夯实,草根都拔干净了。

一路走来,也见过其他人家的水渠。

有些就和他们家的一样干净。

有些就像是狗啃过一样,挖的寥寥草草。

“你看我干什么?”察觉一道视线盯着,朱棣转头就看到,侧头打量他的徐妙云。

徐妙云移开视线,一跃跳到水渠另一边,背着手,一边在田里信步走着,一边笑着问:“就是好奇,你以前生活在皇宫,就差吃饭,有人喂到你嘴里,变成农民,为什么能把这些事,做的井井有条?”

朱棣走在旁边,闻言笑了,“刚开始很多事情也不会,不过这些事也不是学不会的事情,动手试着做上几次,慢慢就摸索出该怎么做了。”

……

“无论是当皇子,还是当农民,想过的充实,过得好,其实都一样,认真就行。”

“认真付出后做成一件事,无论大事、小事,收获感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就精神层面来说都是一样的。”

“等我们盖了大房子,有了抗风险的能力,物质条件充裕后,在这种条件下认认真真当个农民,说实话,父皇就是求着我回去,我都不会回去的。”

徐妙云笑了,抬头……

“四郎!四郎……”

刚要说话,呼喊声传来,二人闻声转身,看着慌乱跑来的男人,相互对视一眼后,快步往路边走去。

男人迎上朱棣时,抓住朱棣胳膊,急切道:“蓝玉!刚刚蓝玉来村里了,很嚣张,说是找你,四郎,你怎么把蓝玉给得罪了!”

蓝玉找来村里,朱棣和徐妙云一点儿都不奇怪。

这是蓝玉能做出来的事。

可村里,怎么会有人认识蓝玉?

朱棣深深看了眼面前的叔伯,琢磨,会不会是锦衣卫的人?

“八叔,蓝玉的亲戚,看上了大丫,大丫不顾父母反对……”不管杨八叔到底是不是锦衣卫的人,朱棣都打算用这个借口,向村里人解释。

蓝玉肯定不会暴露,他是朱棣这个事实。

而他也不想暴露。

杨八叔听闻后,愤怒道:“太欺负人了!”

“八叔,你是怎么认识蓝玉的?”徐妙云笑着试探询问。

杨八叔不好意思笑道:“俺以前跟着陈友谅造反,鄱阳湖之战被俘,皇爷把俺安置在土桥村,俺曾在战场上见过蓝玉。”

朱棣恍然大悟。

啊!

尖叫声突然从东面传来。

朱棣、徐妙云齐齐转头。

蓝玉在策马靠近刘二叔夫妇时,突然控制战马,从刘二叔夫妇头顶一跃跳过去。

刘二叔夫妇二人吓得尖叫,瘫在地上。

抄近路赶来的杨八叔,怒道:“这一路,蓝玉都这么嚣张!”

“来找你们,但看到乡亲们,就会绕路过去,战马奔冲后,从大家头上一跃而过!”

徐妙云看着越过刘二叔夫妇,就朝他们奔冲而来的蓝玉,沉着冷静道:“他这是在恫吓乡亲们。”

“让乡亲们,不敢接近我们。”

“让我们在村里被孤立,让我们窒息,崩溃!”

“四郎家的,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你们倒是快点跑啊!”杨八叔听不懂,眼见着蓝玉策马迅速接近,焦急催促。

“八叔,谢谢你,但现在我们不能跑,躲得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徐妙云十分感谢道。

话落,转头,笑道:“这种小事,就用不着一家之主出面了吧。”

杨八叔面面相觑看着这对小夫妻。

都被搞蒙了。

这是小事?

朱棣也笑了,知道徐妙云是像借侄女这层身份,再让蓝玉吃个哑巴亏。

来地里的途中,他已经听了,出嫁当日,城门发生的事情。

可这种时候,怎么能躲在女人身后。

蓝玉想肆无忌惮的践踏他?

那就要做好,挨刀子的准备!

“还是我来吧。”朱棣笑着说了句,转头瞬间,脸色变冷,盯着五百步外,奔冲而来的一人一马,眼神渐渐寒冷锐利。

心中默念一句:“强化身体!”

叮!宿主有20点力量值节余,强化开始!

系统音响起时,朱棣已经如凶狠的狼王,迎着奔冲来的战马,直面冲了上去。

前前后后。

身体,已经用1500点力量值强化过了。

却从未有机会,试过爆发力究竟有多大……

狂奔中,朱棣眼神越来越锐利寒冷,紧盯着蓝玉坐下的优等战马,跃跃欲试之色汹涌涌动……


徐膺绪兄弟二人紧追着来到书房时。

徐辉祖、徐妙音、徐妙锦、徐妙绣已经到了。

徐达瞥了眼蹑手蹑脚进来的徐膺绪二人,看向徐辉祖、徐妙音:“下朝后,陛下告诉我,你姐夫所在的江宁县征召徭役,修缮道路、河堤。”

“你姐夫也在征召序列。”

徐辉祖抿了抿唇。

徐妙音柔声询问:“阿爹,姐夫走了,家里只剩阿姐一人……”

徐达满意的看了眼,笑道:“爹回来,就是为这件事。”

“你姐夫家,喂着牲畜,你阿姐要教书,还要顾家,你姐夫不在家,晚上一个人会不会害怕?”

“辉祖、妙音,爹想让你们去土桥村。”

“辉祖今天去今天回,给你阿姐挑水、打柴、劈柴、割草……,总之粗重活,都要给你阿姐做完。”

“妙音就住下,和你阿姐做个伴。”

徐妙音展颜笑道:“谢谢阿爹,其实我早想去看阿姐了,现在还能和阿姐一起住一段时间,太好了!”

徐辉祖笑着点头:“放心吧爹。”

“阿爹,我也要去!”

“还有阿绣!还有阿绣!”

徐妙锦、徐妙绣嘟着嘴举手,满脸不满。

徐达瞧着,脸上笑容更浓……

嘁!

嘲讽不屑的不和谐声响起,徐达眼中笑意瞬间消失,循着声音瞪去。

徐增寿下意识缩了缩脖子,小声嘀咕:“阿姐她做出嫁给朱四郎的选择时,就应该考虑到今天,这是她自作自受,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难不成,要一直这么照顾她,被她拖累?”

徐辉祖几人,愤怒瞪视徐增寿时。

“滚!”徐达抓起茶杯,就朝徐增寿砸去。

徐增寿、徐膺绪转身落荒而逃。

“阿爹,他两就这个德行,你别生气了。”徐妙音看徐达气的手都颤抖,忙开口宽慰。

徐达看着剩下的四个儿女,心情好了不少。

“阿爹,我也想去!”

“还有我!还有我!”

徐妙锦、徐妙绣的话,让徐达瞬间开怀,笑着说:“你们去了,你阿姐家里住不下。”

“这次赶时间要骑马,你们不会骑马。”

“等下次。”

徐妙绣嘟着嘴,失落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啊……”

“年底,姐夫要盖大房子,忘了吗?姐夫还邀请咱们,年节吃过团圆饭后,去做客呢。”徐妙音笑着安慰。

“那好吧……”

徐达笑着起身,抱起徐妙绣,“马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动身吧。”

……

土桥村。

“包袱里,小纸包里,装着解暑的草药,你记得,每天上工前,取一点泡好,等中午回去后,刚好凉了,正合适喝……”

“一定要每天都喝。”

“饼子太干,就别吃了……”

“我在你新作的衣服内兜里,放了些宝钞,不要舍不得花,时不时去县城吃点好的……”

……

小屋内,徐妙云一边帮朱棣整理衣服,一边反复叮嘱。

朱棣含笑看着。

衣服已经整理了好多遍。

叮嘱的话也说了好多遍。

“四郎,可以出发了。”就在此时,外面传来八叔的喊声。

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整理了好多遍了,记住,有事情找四婶儿他们,一个人害怕就让春晓她们来陪你。”

“我很快就会回来。”

“别担心。”

徐妙云点了点头。

低下头……

“那我走了?”

“嗯。”

朱棣笑着用力抱了抱,伸手拿起饭桌放着的包袱,就往外走。

手刚碰到门栓,准备开门时。

猛地,娇娇软软扑在后背。

腰被紧紧抱住。

低头看着紧紧抱着他的手,笑着转身,低头询问:“怎么了……”

朱棣的话未说完,徐妙云突然双手勾住他的脖子,踮着脚尖,主动吻了上来……

随后,两条腿也紧紧圈住朱棣的腰……

啪!

包袱掉在地上,朱棣双手托住徐妙云的腿,往桌旁走去。

……

许久后。

疯狂一吻才结束。

两人额头相抵,喘息着。

徐妙云领口有些凌乱,大长腿还圈着朱棣的腰,喘息低语:“你答应我,不要逞能,要照顾好自己!”

“嗯!”

朱棣认真点头,双手拖着徐妙云缺氧而红彤彤的俏脸,挤了挤,亲了一下后,笑道:“走了,照顾好自己。”

徐妙云点点头。

朱棣笑着,捏了捏徐妙云软绵绵的脸颊,神清气爽转身,来到门口,顺势拎起包袱。

咔!

门打开,大踏步走出去。

片刻后,等徐妙云平复一些,追出去时。

朱棣已经走出一段距离。

徐妙云冲着朱棣的背影大喊:“照顾好自己,早点回来!”

周围同样送行的婶子们,都被惊呆了,错愕看着,不停冲朱棣招手的徐妙云。

前面,朱棣闻声,转身招手:“好!”

哈哈……

朱棣的回应,惊醒了婶子们。

一群女人,顿时嘻嘻哈哈笑的前俯后仰。

“俺没想到,大丫脸皮这么薄,还能这样。”

“和四郎恩爱呗,四郎要走了,大丫还顾得上其他?”

“大丫,刚才你和四郎关起门作甚了?”

“是啊,你的衣服怎么这么乱?”

“还有,唇红都蹭掉了。”

……

徐妙云这才醒悟,一边擦嘴,一边低头查看……

可不,外衣衣领都开了,露出里面的白内衬。

都怪某人!

俏脸瞬间变红。

“四婶儿、八婶儿,有空来家里……”丢下一句话后,转身就往回跑。

哈哈……

众人看着,又是笑的前俯后仰。

……

路上。

朱棣含笑回想着……

某刻,忽然察觉,叔伯以及同龄人,全都忍笑揶揄,眼神不时往他脸上瞄,诧异询问:“八叔,你们看我做什么?”

说着,下意识摸了摸脸:“我脸上有花儿吗?”

“有!”

哈哈……

八叔刚回应,爽朗笑声就响起。

其他人,跟着笑成一片。

苏六叔指着朱棣嘴角,“四郎,嘴角,红红的……哈哈……”

朱棣瞬间了然。

肯定是妙云的唇红。

赶忙含笑用手擦拭。

在众人善意的笑声中,朱棣的笑容也更浓了。

这次,全程是妙云主动。

要不是成婚后,他第一次出远门,还要离开一段时间。

依着妙云的性子,恐怕是不会如此的。

……

临近中午。

小屋内

十分静谧。

窗前书桌,一本书安静展开,徐妙云双手托腮,低着头,呆呆看着书籍。

书,已经半天没有翻动了。

她给孩子们放了一天假。

家中父兄离开,孩子们肯定思念,无法集中注意力,索性就让孩子们休息一天。

……

“春晓投中喽!!我们这边赢了一支箭!”

“旭哥,加油,一定要投中!”

……

此刻,‘思念’父亲的皮孩子们,正在村口分队玩投壶游戏。

嗒嗒嗒……

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

徐辉祖、徐妙音兄妹二人骑马而来,看到孩子们,勒马顿足。

孩子们也齐齐看过来。

“我认识你们,你们是师娘的弟弟和妹妹!”孩子们高兴笑着围上来。

徐妙音翻身下马,笑着询问:“你们没上课吗?”

姐夫、阿姐办学堂之事,他们早知道了。

春晓摇头道:“师娘说,我们的阿爹和阿哥刚刚离开,担心我们想念父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今天给我们放假。”

噗!

徐妙音顿时笑了,忍着笑,摸了摸春晓的小脑袋,笑道:“有时间来你们师傅师娘家玩。”

和孩子们聊了几句。

徐妙音和徐辉祖牵马入村。

咯咯……

走远一些,徐妙音顿时笑的前俯后仰,“阿姐分明是自己想姐夫,没办法给孩子们上课,还找借口……哈哈……”

徐辉祖也忍不住笑了。

兄妹二人,好一会儿才停下来。

灵动的眼珠转了转,徐妙音古灵精怪道:“咱们悄悄去,看阿姐此刻在做什么?”


村儿里的地,除了少部分旱地分部在村东。

余下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村西。

“四郎,这里!”

朱棣刚来到自家地头,远处就有人招手呼喊。

是春妮、春晓的父亲。

苏六六。

元朝统治时期,出生的这批人,名字大多有个特点,基本都带着数字。

尤其是底层百姓。

“四叔,四婶,二叔……,你们都在啊。”朱棣笑着走过去。

苏四叔拉住朱棣,就往田里走。

边走边说:“你读书多,见多识广,看看这是什么草,咱们伺候庄稼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草。”

“可不,俺家地里也有好几颗,叔打算锄死,你六婶儿不让。”

“俺家婆娘也一样,说要等等看。”

……

朱棣一脚深一脚浅,踩在泥泞的麦陇空隙间,听着乡亲们议论,不由笑了。

十几步距离,很快就到了。

四叔指着一株雨后,翠绿秧苗,“四郎,就是它,你帮着看看,到底是什么?”

按捺着喜悦,朱棣蹲下仔细观察。

是玉米秧苗!

错不了!

他是观察,秧苗的长势情况。

是否适应大明的环境?

至少现在看起来,很适应。

翠绿翠绿的。

高到膝盖、叶片已经有三指宽了,挂着晶莹的雨露。

“四郎,认识吗?”杨八叔问道。

朱棣微微摇头,“八叔,我也不认识,不过这株植物,我家麦田里也有。”

“四郎,那你准备割掉吗?”四婶赶忙追问。

乡亲们全都看着朱棣。

几个月相处,朱棣和徐妙云,在土桥村已经很有影响力了。

朱棣笑着摇头:“我准备留着,等到秋天,看它产出什么种子。”

“我猜测是飞禽走兽,在深山老林中,吃了它的种子,来到土桥村,没有完全消化,就随着粪便,排泄到咱们的村田里。”

“飞禽走兽能吃,证明没有毒性,家养的家禽也可以吃。”

“咱们人也可以食用!”

“飞禽走兽都没办法完全消化,变相证明,种子应该很大,有可能产量不小呢!”

……

认真说完,他准备好的推理后。

朱棣笑看着众人,“各位叔伯婶子,我建议,大家把这种植物保留下来。”

“这么几株,对麦子收成影响不大。”

“书上记载了,咱们现在种植的水稻、麦子、黍子等一切农作物,最早都是野生的,是被咱们农民驯化的。”

“万一,这种植物,是一种高产量的植物呢?”

“反正,我是准备保留下来。”

叔伯婶子们相互对视,随即纷纷开口。

“四郎要保留,俺家也保留!”

“孩子他爹,要是听你的,前些天,咱们就把这棵草撅了,还骂俺败家!”

“听四郎的,四郎说得对,拢共几株,对麦子收成没什么影响。”

“可不,万一是一种高产的呢!”

“老天爷啊,你千万别耍俺们这些农民,给俺们一个惊喜吧!”

……

呼!

暗暗松了口气,听着八婶都开始祈求老天爷给个惊喜,朱棣不由笑了……

看着一张张,对未来多了一丝期盼的面孔,他在心中默默暗道:一定会成为惊喜的!

又闲聊了几句,众人就各忙各的散开。

朱棣匆匆返回自家麦田,寻找玉米秧苗。

刚才对乡亲们说的那番话,有部分内容,他撒谎了。

整个五月份,他都在忙教学、去山里选制作毛笔的木材、搜集鬃毛、制作毛笔。

虽然也抽时间,看过庄稼长势。

但只是站在田边看看。

还真没关注,玉米种子有没有发芽,长势如何。

朱棣没走几步,就眼睛一亮,找到了一株!

不远处,还分散着七株。

瞧着翠绿秧苗,笑着自言自语:“乡亲们都期盼着,你们能给他们的艰辛生活,带来一丝惊喜。”

“你们可长点心,争点气!”

“听到了吗?”

其实,他有些担心,玉米无法适应,大明时期的气候。

即便在此之前,没种过地,他也知道一个道理,气温、降雨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对农作物的发育、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不行,再看看……”

乡亲们的生活,太需要一点惊喜来调剂,可能,一点惊喜,就能让他们高兴一整年。

就像村里办学堂。

都两个月了,他们每每提到学堂,脸上还是会情不自禁,流露出激动的笑容。

朱棣三下五除二脱了鞋子,就沿着麦陇,一行一行仔细搜寻玉米秧苗。

……

“78”

……

“86”

……

“157”

……

“283”

朱棣从最后一行麦陇走出来,站在稻田和麦田分界线上,笑了,“这块地,种了300粒种子,283株发芽成长,是个好兆头!”

不错的发芽率,初步证明,玉米对大明时期的气候,适应的不错。

现在,他才更有底气,给乡亲们一个惊喜!

……

心情极度愉悦中,干活又好又快。

临近中午。

日头高悬。

气温越发闷热时。

朱棣已经把水稻田清理了好大一块。

田边,累积了一堆堆杂草。

“四郎,收工回家吧。”

“四郎就是能干,一上午拔的草,比俺们两个人都多!”

……

这时,乡亲们也陆陆续续收工回家,经过朱棣的田边,看着清理干净的稻田,以及整齐堆在田边的野草,哪怕早见识了朱棣干活麻利,还是不由纷纷惊呼夸赞。

朱棣笑着打招呼同时,从田里出来。

在水渠边,把手脚洗干净。

又从野草中,挑选了一些大黄、小黑、小蠢货喜欢吃的野菜、野草。

收拾妥当后,和乡亲们聊着天,回家。

刚进院子……

香味扑鼻而来,争先恐后,蜂拥窜入鼻孔。

徐妙云听到动静,走到门口查看,看到朱棣时,顿时笑了:“饭马上就好。”

朱棣把一部分草添到马槽,笑着询问:“做什么好吃的了,光闻香味儿,我都要流口水了。”

闻言,徐妙云莞尔一笑,“孩子们太皮了。”

“我们不是去荷塘边练字吗?”

“练字休息的空闲,他们就编笼子捕鱼。”

……

“放学时,一个个都给我塞他们抓到的鱼。”

……

“我做了荷叶蒸鱼。”

朱棣笑着走过去,进屋。

徐妙云把毛巾、皂角准备好,含笑转身去灶台,同时询问:“庄稼长势好吗?”

“好!”朱棣一边洗漱,一边高兴笑道:“不出意外,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对了,我也有件好事分享……”


朱棣转身……

身后跟着一个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徐妙云停下脚步,对于被发现,也一点不惊讶,背手含笑,用唇语轻声道:“来了这么多情妹妹,惊讶了吧?”

朱棣虽然不会唇语,但情妹妹三个字,还是读懂了。

笑着瞪了眼。

转身……

面向学堂。

咳……

轻咳一声,提步,严肃走了进去。

孩子们瞬间有模有样,板板正正坐直。

和孩子们坐在一起的村里大姑娘,偷偷看一眼朱棣,就蹭一下,低下头。

反倒不如读了一个多月的孩子,表现更大方。

朱棣把这一切,都尽收眼底,越发觉得,甭管能不能考取功名,读书都十分有必要。

快步走到讲台。

看着都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他不由笑了笑。

转身,打量着学堂。

学堂四周都挂着一块块黑板。

上面写着,标注了拼音的字。

村里家家户户都穷。

他和妙云,除了妙云带来的那笔嫁妆钱,实则也很穷。

笔墨纸砚这些,不要想了。

至少,在初学阶段,没准备这些。

上午上学。

下午,孩子们就会来学堂,妙云监督。

孩子们拿着形状像毛笔的小木棍,照着写在黑板上的字,在沙盘中识字、练字。

其实,如果天下的儒生。

真想实现,儒家先哲,有教无类的夙愿,并不难!

去农村!

就像他们这样,其实,真用不着花钱。

反正,土桥村学堂开办以来,除了妙云备课用点笔墨纸砚外,真没花什么钱。

妙云都想好了。

等夏季,村里水塘的荷叶长大,就自己用猪鬃毛、马鬃毛、牛毛之类做些毛笔。

让孩子们,沾着水,在荷叶上,练习毛笔写字。

冬天后,家家户户秋收都有节余,能购置笔墨纸砚,如果实在困难,就由他们拿出一笔钱,置办一些笔墨纸砚。

让孩子们真正在纸上写字。

为春季的童生考试做准备。

倒不是他们吝啬。

拿出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

泰山大人给的那笔嫁妆钱,可是很丰厚的!

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孩子们,体会读书的不易,珍惜读书的机会。

人性其实很简单。

大人小孩都一样,求而不得,才会珍惜。

求索过程中,有困难,才会认真对待。

他们都希望,孩子们无论天赋如何,无论能不能考取功名,读一天书,就要认真对待一天!

让他们通过读书这件事,认识到,做事情要有认真的态度。

认真的态度!

只要孩子们,通过读书,学到了这一点,就足够了!即便是做农民,他们也可以把生活经营的很好,超过很多人!

……

朱棣收敛思绪,看着这群孩子,唇角微微上扬,笑道:“我想,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我叫朱四郎。”

笑说着,朱棣转身,拿起白泥块,‘刷刷’在黑板一角写下名字。

指着名字,笑着转身:“朱四郎,就是这三个字。”

“往后你们称呼我朱先生、老师、师傅都可以。”

“徐先生教你们圣人经典,我教你们各种杂学。”

“杂学有农学、水工学、数术……”

“圣人经典,可以考功名,可以教你们如何为人处事……”

“不同于圣人经典,杂学的地位不高,但,杂学务实,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会用到杂学。”

……

“数术是所有杂学都会用的基础。”

“生活中,记账、算账更是频繁的使用数术。”

“比如每年,县衙都要派包税人,来村儿里收取田税,以前,是不是收税的人说多少,我们就给多少?”

……

朱棣用田税开始举例。

都是孩子们接触的事情,更容易,让他们理解,数术的重要性。

他已经了解过了,以往村儿里收税,还真就是收税的人说多少,乡亲们给多少。

乡亲们衡量的标准,也就是模糊的参照往年数额。

这其中,可供包税士绅、小吏做文章的地方,太多了!

举例结束后,朱棣笑道:“学会数术,今年秋天交田税时,你们就能给家里算账了。”

“你们就是父母眼中,十分厉害的小大人了!”

闻言,孩子们顿时眼睛亮晶晶。

徐妙云站在门口,看着,不由笑了。

小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几句话,就调动了孩子们学习数术的积极性。

含笑,悄悄冲朱棣竖起了大拇指。

朱棣看到后,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女孩子将来出嫁,就可以帮婆家算账,徐先生说,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一笔丰厚的嫁妆。”

“这么说是对的。”

“女孩子嫁人,在婆家,除了洗衣做饭、生儿育女、干农活,如果你们还能帮婆家算账,维护你们未来小家的利益。”

“这样贤惠能干的媳妇,婆家亲戚会看重你们,婆家村儿里的乡亲会请你们帮忙。”

“你们不但能维护未来小家的利益。”

“还能给婆家长脸。”

“试想一下,这样的媳妇,就算遇到恶婆婆,都会看重你们,好好对你们!”

一群本来低着头的大姑娘,听着听着,也不由抬头,十分认真听着。

徐妙云看着,唇角点点笑意更加明亮。

瞧着,调动了所有人积极性,朱棣开始进入正题,“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学习数术。”

他转身,在黑板上,认真写下0、1、2、3、4、5……

并且配上,汉字零、壹、贰……

写完后,指着上面的数字,介绍道:“上面一行特殊的字,就是数术中,使用的数字,他们的意思,分别对应下面的文字,这么规定,是为了计算的便捷……”

……

这一节课,朱棣先教孩子们数字,接着教了加减乘除的符号意义。

最后,从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教起。

认真投入一件事,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中午了。

朱棣往外面看了看,放下笔,“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放学后,我会在学堂内,空白的黑板上,把今天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

“并且,在黑板上,布置好今天的课业。”

“午后,徐先生的课业做完后,我会来监督你们,完成数术课业,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请教同窗,也可以请教我。”

“是!”稚嫩童声,整整齐齐响起。

哗啦!

孩子们整齐起立,恭敬鞠躬:“拜,先生!”

大姑娘们,手忙脚乱跟着弟弟妹妹们,学着做。

等孩子们走了。

朱棣在其他空白黑板上,板书课堂内容,以及课业时。

徐妙云背着手,含笑,悄悄蹑手蹑脚走来。

朱棣唇角微扬,早察觉了!故作没有察觉,继续板书。

可就在此时……

腰,突然被一双手,从后环住……


职业返利系统加载中!

系统?

朱棣面露喜色。

穿越一个月……

如他所愿,终于不用重蹈朱棣的历史覆辙,大明命运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或许会促使太祖皇帝终止诸王裂土分封。

就当他要开启,庶民朱棣在大明的奋斗人生时……

还有意外惊喜?!

加载完毕,系统检测,宿主目前职业为农民,且具有文化,系统开启耕读返利模式。

……

“这样的农民……”

朱棣根据系统介绍,明白耕读返利模式后,激动道:“给我个皇位,我都不换!”

系统的耕读返利模式其实很简单。

劳动中,他完成的每一个有效动作,都会得到系统奖励的1点力量值。

锄草挥动锄头。

乃至,去田间地头的每一步,都能得到1点力量值!

读书,记忆一句文字,系统会返利1点智慧值。

务农要消耗体力,读书要消耗精力。

有返利系统,不怕!

反馈的力量值、智慧值会首先补充消耗。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劳作,还是读书,他都不会累。

同时,每一次完整的劳动、读书,按照系统规则,力量值、智慧值不会为零。

不会为负数。

总有节余!

节余的力量值可以用来强化身体。

节余的智慧值可以用来开发智力。

当然也可以积攒起来,从系统中兑换东西。

朱棣看着布满灰尘的屋子,决定试一试系统返利。

实践,才能让他更了解系统。

打水。

扫地。

擦床。

……

力量值:+0.000000001、+0.2、+0.32、+++++++++++

随着劳动开始,朱棣视线内,每完成一个劳动动作,都会有相应的数据,或大或小迅速累计增加。

收获的喜悦,让朱棣越干越有劲。

直到整个屋子一尘不染,朱棣停下动作。

叮!

系统音悦耳响起:本次劳动,总返利:3点力量值!宿主可用于强化身体,可用于兑换三粒玉米种子。

哈哈……

听到结算结果,朱棣擦着额头的汗,爽朗大笑。

整个劳动过程怎么形容呢,就好像健身,酣畅淋漓的出了身汗,却没有健身后的疲劳感。

反而浑身精神抖擞!

同时还赚了3点力量值。

能强化身体,能兑换种子!

“用不了三年,两年,不,一年!今年年底,我就能换大房子!”

“三年之内,就能当地主老爷了!”

此时,朱棣对未来更乐观,更有信心了!

当农民怎么了?

这样式的农民,他愿做一辈子!

冷静下来后,朱棣第一时间命令系统:“强化身体!”

强化开始!

随即,一股让人浑身毛孔舒张的热流,全身流转后消失。

取而代之,一股蠢蠢欲动的力量感涌动,很轻微,但很真实!

选择强化身体,是朱棣通过实践更深入了解系统后,做出最符合他,对他最有利的选择。

实践证明,完成的每个劳动动作,实际到手的力量值节余是不同的。

节余才是实际归属他的净利润。

所以他要提升净利润!

每个劳动动作的毛利相同,都是1点力量值。

净利润=(1点力量值)-(劳动疲劳)

劳动疲劳=劳动负荷。

劳动负荷是个相对问题,和身体素质成负相关。

完成同一个劳动,身体素质越强,劳动负荷越小,劳动疲劳就越小。

由此得出结论,提升净利润的办法之一,就是强化身体!

春耕在即。

现在投资身体,不但可以让他闲庭信步完成春耕,还能在春耕中,收获庞大净利润!

总之,怎么算都不吃亏!

“这样的农民好哇,幸福小日子远吗?给个皇帝咱也不换呀……”

朱棣瞧着二郎腿躺在床上,哼着小曲,老旧的床架子,发出吱吱声伴奏。

噙着笑容,渐渐进入梦乡。

随后的日子。

朱棣开始按照计划,先完成修补房子这些紧要事情,然后就专挑一些轻松小事,骗取系统返利补贴。

不懂‘骗补’的农民,不是好农民!

朱棣把这条至理发挥到了极致。

何况,往后就不是领俸禄,吃皇粮的王爷了。

盈亏自负。

可不得精打细算!

有目标,有奔头的日子,时间过的总是很快。

从朱棣被贬为庶人当天算起,不知不觉已经十三天了。

而他和徐妙云的婚期也越来越近了。

十几天时间过去。

关于朱棣被贬为庶人的议论,非但没有平息。

随着婚期临近,金陵城内的议论声反倒更加尘嚣喧上。

“燕王被贬后去哪儿了?”

“不清楚。”

“燕王和徐小姐的婚事只剩两天了吧?”

“燕王都成了庶民,这门婚事还能成?”

……

皇宫。

早朝后,朱标跟着朱元璋来到御书房。

进入御书房,朱标挥手让宫女太监离开,委婉说道:“父皇,徐叔病了好几日……”

朱元璋入座,拿起奏折,头也不抬,说:“你让太医去徐府,给你徐叔好好诊断。”

朱标抿了抿唇,站在御案旁陷入沉默。

好一会儿,才鼓足勇气,“父皇,老四和妙云的婚事怎么办?”

徐达称病不早朝,其实也是想要个说法。

毕竟都订了婚,日子都选好了。

啪!

朱元璋重重合上折子,扔在桌案上,冷冷道:“怎么办?凉拌!现在他一个泥腿子,还有脸癞蛤蟆吃天鹅肉?”

朱元璋身子微微后仰靠着椅背,看着朱标,警告:“你不准插手!”

“别难为妙云丫头!”

“等过了后天,就是他悔婚!”

“咱第二天就给妙云丫头赐婚!”

“赐一门好婚事!”

“你去……”

“把父皇的意思透露给你徐叔,咱不会对不起老兄弟的!”

“父皇,就真不管四弟了?他说争储,可他并没做啊!”朱标急了,语气有些冲。

朱标原本打算劝说朱元璋,就算不给朱棣恢复爵位,多给点地,再安排个像样的宅子。

雇佣些佃农,派几个使唤丫鬟。

这样就能安排朱棣和徐妙云的婚事了。

朱标万万没想到,十几天过去了,朱元璋非但怒气不减,甚至连徐妙云的婚事变动都安排好了。

朱元璋起身往外走,“不管!总之他癞蛤蟆别想吃天鹅肉,他现在是个农民,他的婆娘,就该是乡野黑黝黝粗壮的长舌妇。门不当户不对,他配不上妙云丫头!”

“咱已经吩咐城门守兵,如果他厚着脸皮回城,强行攀附你徐叔这枝高枝,难为你徐叔和妙云丫头,守兵会乱棍把他打出去!”

“咱要让你其他弟弟记住,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下场!”

“谁敢挑战你的位置,就要和他一样!”

“住小屋、耕地、插秧、锄草……娶黑壮的长舌妇!”

……

这番话就是说给其他皇子听的,所以朱元璋说的很大声。

外面伺候的太监宫女全都听到了。

消息很快传开。

……

朱樉、朱棡为首的皇子们听闻后,瑟瑟发抖,原本想去探望朱棣的打算,也熄灭了。

……

哈哈……

右侍郎官房。

吕本听闻后,努力压着音量,爽快笑着,泼墨挥毫,一只蝲蛄很快跃然纸面。

吕本放下笔,举起纸张对准光线,边欣赏杰作,边含笑自言自语道:“黑壮长舌妇……呵呵……圣心很坚定啊!只要牢牢把你踩在泥里,这辈子,你只能做人人喊打的蝲蛄,别想翻身了!”

于此同时,朱标则心情很沉重的出现在魏国公徐达府中……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