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贝壳文学网 > 女频言情 > 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全本

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全本

洛春水 著

女频言情连载

《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主角冯清岁纪长风,是小说写手“洛春水”所写。精彩内容:她生而失明,被遗弃在乱葬岗。姐姐去乱葬岗拜祭父母,将她捡回并照料长大。十岁那年,大她六岁的姐姐嫁了人,她随刚认识的师父离京,寻药治眼。从此一别就是七载,半个月前,她满怀激动回京和姐姐团聚。到了住宅,却只看到一片废墟……她只是想混进高门大户,查清姐姐一家的灭门真相,给他们报个仇,没想过霸占谁的身份,可,报着报着仇,就母仪天下了?!...

主角:冯清岁纪长风   更新:2025-05-06 05: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冯清岁纪长风的女频言情小说《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全本》,由网络作家“洛春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主角冯清岁纪长风,是小说写手“洛春水”所写。精彩内容:她生而失明,被遗弃在乱葬岗。姐姐去乱葬岗拜祭父母,将她捡回并照料长大。十岁那年,大她六岁的姐姐嫁了人,她随刚认识的师父离京,寻药治眼。从此一别就是七载,半个月前,她满怀激动回京和姐姐团聚。到了住宅,却只看到一片废墟……她只是想混进高门大户,查清姐姐一家的灭门真相,给他们报个仇,没想过霸占谁的身份,可,报着报着仇,就母仪天下了?!...

《娘子树敌太多,我被迫上位了全本》精彩片段


冯清岁感觉有点蹊跷,笑问道:“嬷嬷这般模样,难道以前见过我?”

妇人登时垂下头来:“不曾见过。”

“听说你是手脚不干净,被自家小姐发卖的。”

冯清岁边说边留意她的神色。

妇人下颌绷紧了几分,双手不自觉攥紧裙角,但沉默了几瞬,也没有替自己辩解,只是将头垂得更低。

想必另有隐情。

冯清岁心想。

继续问道:“你可会算账与管人?”

妇人回道:“会,奴婢先前是在铺子里当管事的。”

冯清岁便看向牙人:“多少钱?”

牙人这才反应过来,她想买这妇人,摇头道:“宁大小姐那边说了,要卖远一点,不许留在京城。”

冯清岁笑了笑:“我是乌城人,乌城还不够远吗?”

牙人讶异:“您是乌城人?”

“是啊。”冯清岁微微颔首,“我来京城办点事,办完就回乌城了,你把她卖给我不算违规吧?”

迟疑片刻后,牙人点头:“确实不算。”

心里盘算着,反正这妇人送来大半个月了,也没遇上外地买家,这位年轻夫人既然是乌城的,卖给她也算符合要求,虽然她可能短时间不会离开京城。

“那就卖给您吧。”

牙人同意了这桩买卖。

“不过会纺织的女子我们这里暂时没有,您是要买还是要雇?”

“雇。”

“那您留个地址,我这边找到人了,好联系您。”

冯清岁让他到刚刚租下的其中一座宅院找她就好了。

牙人道好,在冯清岁带着妇人离开时,又叮嘱了句:“您在京期间,最好还是别让她露面,不然国公府那边的人撞见了,我们不好交代……”

冯清岁应了下来。

“放心,不会让你们难做。”

她把妇人带到刚租下的宅院,问过姓氏后,笑道:“徐嬷嬷,以后这里就归你管了,我要在这里开个羊毛作坊,斜对面那座宅子也是我租下的,打算弄个羽绒作坊,到时也归你管,你可有信得过的人?可以叫来一起帮忙,工钱好算。”

徐嬷嬷道:“有两三个可用的。”

冯清岁从荷包取出三百两银票,递给她。

“需要添置什么,你看着办。

我要做的毛衣和羽绒服不多,大概各两百件,每个作坊二十人应该够了,到时管早午餐,得雇两个厨娘,还得安排个采买。

这几天你先让人到城中各处购买羊毛和鸭绒鹅绒,等牙行那边找到人了,再安排清洗晾晒。

制作要用到的工具我这边会找工匠制作,到时再送过来。

……”

徐嬷嬷听完她的交代,复述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攥着银票道:“夫人一下子给奴婢这么多钱,就不怕……”

“你知道我是哪个府上的夫人吗?”

冯清岁笑问。

徐嬷嬷摇头。

“我是纪丞相长嫂。”

冯清岁搬出了纪长卿的名头。

“前有宁国公府,后有丞相府,你敢逃?”

徐嬷嬷:“!!!”

“那您不是京城人吗?怎么说自己是乌城人?”

“我祖籍乌城。”

“……”

徐嬷嬷还想问两句,但看着冯清岁明艳的脸庞,又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冯清岁回府后,就画起了草图。

纺线、织毛衣、做羽绒服,这些技能都是师父闲来无事教给她的。

她第一次穿上毛衣和羽绒服过冬时,因为太过温暖,都有点不习惯了。

她和姐姐在慈幼院时,冬日穿的都是柳絮和芦花做的袄子,初寒尚可,严寒完全不顶用,跟没穿似的。

院监说他们的日子够好的了,穷人家都是睡稻草裹稻草,房子到处漏风,因为缺薪少炭,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只能灌冷水。

这些话安慰不了她,她觉得每个冬天都很漫长。

手脚总是冻得裂开,风一吹,像有无数把刀子在皮肤上划过。

脸也被划开无数细缝,总是红扑扑的。

有时还会流血。

姐姐夜里抱着她睡,替她抵挡从窗缝里硬挤进来的寒风,手脚不曾暖过,落下病根,来月事后,总跟渡劫似的。

她拜师后,让师父帮姐姐看了,开了调养的方子,才放心随师父走。

给姐姐寄毛衣和羽绒服时,她在信里感叹:要是早点遇到师父就好了,我们就不用挨冷了。

姐姐回她说:“以后我们都不会挨冷了,我们还可以让其他孩子不用挨冷。”

姐姐有心做善事,但她是慈幼院长大的孤儿,姐夫家境贫寒,幼年丧父,是寡母做绣品养大的,刚开始当官时也捉襟见肘,同僚应酬从来不去。

直到小与出生,他升了礼部郎中,涨了薪俸,一家人手头才宽绰些。

过年穿得起新衣,日常也吃得起肉。

姐姐不用再卖绣品补贴家用。

但她还是不断刺绣,把卖绣品的银子攒下来,打算给慈幼院的孩子捐棉服。

姐夫很支持她,省下自己的薪俸,和她一起捐。

小与刚好是立冬出生的,他们每年便在小与生辰这天,选一家慈幼院捐赠。

“给小与积积福。”

姐姐在信里如此写道。

可小与只活了四个年头。

姐姐夫妻不得善终。

冯清岁放下画笔,看向几案上的腊梅花。

大半花朵已经凋零坠落,只有零星几朵挂在枝头,隐隐散着幽香。

积福行善又如何,老天爷从来不曾许诺善有善报。

人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

她会用她的双手,拿她想要的公道。

三天后,徐嬷嬷遣人告知,牙行那边物色了四五十人,请冯清岁过去看看。

冯清岁带着她一起去牙行选了人。

这些人有纺棉麻线经验,上手毛线不难,冯清岁教了两遍,便都学会了。

徐嬷嬷已经将原料、清洗晾晒用具、床铺桌椅、锅碗瓢盆灶台等物件准备妥当,厨子也雇好了,人一到就能开工。

冯清岁夸奖:“嬷嬷不愧是国公府出来的人,办事就是妥帖。”

徐嬷嬷显然调整好了心态,提起国公府没再低头,而是平静道:“夫人过奖了。”

冯清岁把接下来的事项安排好,由徐嬷嬷跟进。

自己每天依然陪荣昌侯世子夫人减重。

从魏氏这边又得到一条新消息。



冯清岁没来及接,那绳子就被大奔逮着机会,用两排大白牙一咬一甩,将大黑狗掀飞出去。

而后它牢牢挡在冯清岁身前,冲大黑狗龇牙咧嘴。

想跟它抢饲主?没门!

冯清岁:“……”

大黑狗重新站定,朝大奔露出凶光,恶狠狠地吼了两声,就要扑上来。

仆从赶紧拽住牵引绳,捆到自己腰上,躺下来用力压着。

“夫人快走。”

他朝冯清岁摇手。

“我会拖住它的。”

大黑狗对他怒目而视。

冯清岁正觉好笑,眼角余光瞥见纪长卿,问五花:“你是不是带了肉脯?”

五花点点头,从车里取了两片肉脯下来。

冯清岁将一片肉脯喂给大黑狗,大黑狗两口就嚼完了,眼巴巴看着冯清岁手里另一片肉脯。

另一片也给它吃了后,冯清岁拍拍手:“好了,没吃得了,不用缠着我了。”

大黑狗委屈地叫了两声。

它才不是馋吃的。

冯清岁知道它认出她了,但她不能认它,狠心上了驴车。

五花随即收起脚凳,驾车离去。

“再见,夫人!”

俩孩子追着冯清岁的车跑了几步,方停下脚步。

大黑狗也要跟着跑,被仆从死死压住绳子。

它愤怒回头,汪汪大叫。

仆从不曾认出冯清岁是大黑狗当年爱追的小姑娘,见它发脾气,愁眉苦脸道:

“墨宝,你这老毛病怎么又犯了?亏得人家夫人没被你吓坏,不然告给老爷,你以后也别想出门放风……”

他生拉硬拽,将大黑狗往对面宅子拖。

纪长卿撇下院监等人,上前问道:“你们是对面府上的?”

仆从见他穿着一品官服,不敢怠慢,恭敬道:“回大人,正是。”

“这狗养了几年了?”

“快十年了。”

“方才那位夫人,来过你们府里?”

仆从忙摇头:“没来过,小人也是第一次见她。”

纪长卿没有再问。

回官署路上,他翻着慈幼院的账簿,思绪不知不觉飘飞。

冯氏对慈幼院的情况异常熟悉,慈幼院对面人家的狗和她似乎也有渊源,她的官话也说得很好,不像是乌城土生土长的人。

莫非……她原本是京城人士,就生活在这家慈幼院附近,甚至——

是慈幼院收养过的孤儿?

他倏然抬头,吩咐车夫:“回慈幼院。”

方院监送走纪长卿后,长舒了口气,烧了壶水,准备泡壶茶安安神,没想到茶还没入口,纪长卿就杀了个回马枪。

“收养领养账册?”

她的脸色比方才纪长卿要百福去各家慈幼院拿收支账簿时还要白几分。

“大人怎么突然想看这个?”

纪长卿淡淡道:“这不是你该过问的。”

方院监心中一沉,竭力维持镇定:“新来的几个孩子还没登记,要不等整理好了,明天再给大人送去。”

“不必,看原有记录即可。”

纪长卿淡淡道。

方院监只好将账册搬来。

检查确认历年收养领养账册都在这里后,纪长卿回了马车。

他从二十年前的账册开始翻。

一直翻到今年。

以冯清岁的年龄,只可能落在这个区间。

但账册上没有“冯清岁”这个名字。

“她可能改了名字,或用了假名。”

他思忖。

“但姓可能还留着。”

便又翻了一遍,只找姓冯的孩子。

找出……十一个适龄冯姓女孩。

而后吩咐时安:“你去查一查,这十一个被领养的孩子,近况如何。”

时安领命。

同一时间,冯清岁和五花来到五柳巷。

这是一条很安静的巷子,两边都是三进院子,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菊花旁若无人地在花盆里搔首弄姿。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