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全文》,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京城世家千金们这几年流行画成长小相,你若有一天在那些世家贵女面前露这一手,可不得被她们抢疯,到时候咱家不就发财了?”“那确实。”春琼抿嘴一笑,她对自己如今的画技还是比较自信的。经过了府衙那一遭,她也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灵气了,绘画本就风格多样,她的画法,也是自己独有的风格。至于父亲如何得知京城流行什么的,春琼没有多问,父亲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总归都是好事。三人直接步行到城门口拐角的铺子,铺子也是有两层,站在二楼,可清晰的看到城门口来往的行人。铺子整体不大,一层最多能放六张桌子,后院有一个天井似的的院子,共有四间房,现在的厨房可与其中一个房间打通。春琼又出门在铺子周围转了一圈,心里对这个铺子比较满意。“就要这个吧,辛苦宋牙人了。”从铺子...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全文》精彩片段
“京城世家千金们这几年流行画成长小相,你若有一天在那些世家贵女面前露这一手,可不得被她们抢疯,到时候咱家不就发财了?”
“那确实。”春琼抿嘴一笑,她对自己如今的画技还是比较自信的。经过了府衙那一遭,她也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灵气了,绘画本就风格多样,她的画法,也是自己独有的风格。
至于父亲如何得知京城流行什么的,春琼没有多问,父亲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总归都是好事。
三人直接步行到城门口拐角的铺子,铺子也是有两层,站在二楼,可清晰的看到城门口来往的行人。铺子整体不大,一层最多能放六张桌子,后院有一个天井似的的院子,共有四间房,现在的厨房可与其中一个房间打通。春琼又出门在铺子周围转了一圈,心里对这个铺子比较满意。
“就要这个吧,辛苦宋牙人了。”从铺子出来,春琼直接拿出银票给牙人,让他办理相关手续。
“姐,这间不在正街上,会不会有点偏?”丽清一直观察着周围,发现没什么人经过这里,有点担心。
春琼安抚的拍拍妹妹,“没事,这里从正街过来也很近的。”
她的吃食特殊,味道浓郁,不怕吸引不来食客。并且,这里也没有很偏,城门口就能看到店铺门口,到时候整个显眼的门头。
进城的人闻到飘过去的香味儿抬头就能看到门头,时间一长就不用刻意宣传了。
“好,姑娘既然定了,我就去办手续,明天就能将契书送至府上。”
宋牙人接过银子,对春琼姐妹行礼后就匆匆离开。
春琼姐妹俩边走边逛,不一会儿,小家伙就左手糖葫芦,右手炒栗子,又往春琼手上塞了一包栗子糕。
春琼将炒栗子接过来,“山楂和栗子不能同时吃,小心肚子痛。你选一个现在吃,剩下的拿回家。”
春琼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这两种食材相克,但包括她自己在内,每次见到了两个都要买。
也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商家是怎么想的,这两种东西,走到哪里都是放在一起卖,购买的人也往往是两种都买。
“知道啦!我吃糖葫芦,板栗和栗子糕给大伯和娘带回去。”丽清已经忍不住咬了一颗糖葫芦,只能选嘴里的糖葫芦。
“对了,姐,你这个食肆到底要卖什么嘛?现在商铺都买了,可以告诉我了吧?”丽清一边咽下嘴里的糖葫芦,一边问。
“一种卤菜和面。等我今晚露一手,家里人正好先尝尝,给点意见。”春琼心里盘算了下最近购买的各种香料,虽然还缺花椒,但也能做出很多美味了。
“好呀好呀。”一听要做好吃的,春琼眼睛都亮了,手里的糖葫芦都不吃了,往纸包里一放,拉着春琼就走,“走,买菜去。”
于是两人转道集市,买了鸡鸭、猪蹄等各种肉和莲藕、新鲜香菇、豆干。
“姐,咱家这么几个人,买这么多吃的完吗?”丽清人小力气大,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胳膊上挂着几个猪蹄,气喘吁吁的跟在春琼后面,见姐姐还在买,忍不住开口。
“没事,到时候让爹请县衙的同僚一起。”正好找他们试试菜,说不定还能做个免费的宣传呢!
“好吧!”
姐妹俩各自拎着一堆菜从集市出来,路过同仁堂门口,刘掌柜看到两人样子,忙从里面出来,接过两位姑娘手上的东西,“姑娘怎么买这么多菜,府上是要办事吗?走吧,我帮你们拎回去。”
牛头村,走过村口,春琼远远就看到自家的地了,那明显比其他地里更绿的一片,让春琼舒心的笑了,她的玉米苗,长得很好。
“杨姑娘来了。”时不时遇到几个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热情的跟春琼打招呼,正是晌午的时候,村民们陆续回家吃午饭。
“治强叔好,治雨叔好,你们干完活啦。”春琼一一回应。经常在村子来去,村里的人春琼大多都认识。
前面一个提着篮子的大婶看到马车停下来,等马车到面前了,从篮子里抓了一把菜花放在车辕上,“杨姑娘来啦,正好地里新摘的黄花,让柱子娘给汇个汤,可香甜了。”
“好,多谢成英婶。”春琼也想跟村民搞好关系,对于村民释放的善意没有拒绝。
这次来明显感觉到村民对自己热情多了,之前这么多年来过牛头村无数次,大家之间总是隔着一层的感觉。
具体原因尚且不知,待会儿问下刘伯,不过这个趋势是春琼喜闻乐见的。
到庄子门口,春琼正在下马车,庄子大门从里面开了,翠儿拎着一个篮子出来。见到春琼,翠儿惊喜的跑过来,扶着春琼下马车,“姑娘您来啦!”
待春琼下马车,翠儿扯开嗓子冲屋里喊,“娘,大爷和大姑娘来啦!”
不一会儿门口蹭蹭蹭跑出来一个系着围裙手拿菜刀的人,正是翠儿娘徐婶,“姑娘来啦!翠儿,快去喊你爹回来。”说着丢下菜刀,三两下将门槛卸下来。
春琼让开路,让跟着的小厮石头将马车赶进院子。
“徐婶去忙吧,我们不用招呼。”看徐婶的装扮,春琼就知道徐婶是在忙着。
“不急,刚才在剁猪草。”徐婶捡起地上的刀藏在身后,“听到姑娘来了,一时高兴忘记把刀放下了。没吓着姑娘吧?”
“没有没有。”春琼摇头,哪里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
春琼进门,首先看到院子里一个大大的用树枝搭起的架子,架子下面井子格堆着的木头上,蘑菇结的满满当当。
哇!这香菇长得太好了!春琼忍不住惊叹。
“徐婶,你们又去找朽木了?”春琼一眼看出,这些木头比之前自己留下的多了很多。
“嗯,中间有几天农闲,老头子闲不住,就上山又找了些结了蘑菇的树,按照姑娘之前的法子处理,没想到这蘑菇长得还不错。”徐婶指着其中两排给春琼看,这两排估计是时间短些,蘑菇才刚冒出头,尚未长大。
“别去深山,深山危险。”刘庄头勤快,春琼也不阻止,只嘱咐要注意安全。
“知道的,村里人都在近山活动,不往深处去。”徐婶跟在春琼身后,“姑娘,这一茬蘑菇可以摘了,有点多,要不要拿到县里卖了?”
刘庄头昨天还在说要去问下主家怎么处理,正好大姑娘今天来了。
“不用卖。这两天采摘了晾晒起来,我有用。”春琼的铺子马上开业,这些香菇正好她铺子里用。
“是。”徐婶不再多问,猛然想起这会儿是正午,一拍脑门,“姑娘一路劳顿肯定饿了,我去给您煮饭。”
“好。劳烦徐婶了。”春琼其实并不饿,但到了吃饭的点,该吃的饭还是得吃,“你们是不是也没吃?我看翠儿拎着篮子给刘伯送饭。不必太麻烦,就一人煮一碗面吧,新鲜的蘑菇,正好煮面吃。”
春琼没说跟徐婶一起吃的话,他们多了四个人,饭菜肯定不够。
“好。”徐婶顺手摘了一把香菇去了厨房,春琼自己在香菇架子下走动,看有没有不同的品种,脑子里琢磨着香菇的量产,他的菌种估计也差不多了,回去了就可以着手试种了。
林木见春琼情绪不高,以为她是旅途劳顿所致。
他急忙寻找住处,“姑娘,四方来客栈的掌柜与我们老爷认识,我们去那里住吧。”
在这陌生的城市里,能住在熟人的地方,无疑会方便许多。春琼点头同意,一行人便前往了四方来客栈安顿下来。
林木将吃食送到春琼房间门口,“姑娘,我们幸好早来一天,晚了估计找不到地方住了。掌柜说两天后是牡丹花节,各地学子和夫人姑娘们来此地游玩,客栈都满了。四方来客栈稍偏,但也被预订的差不多了。您今天早点休息,明天我们再转。”
“那我们还赶上了一次热闹。难怪城里街上到处都是花。”春琼接过托盘,回房间吃饭。
牡丹花节是花卉种植商们一年一度的盛会,在这一天,他们会展示各种珍贵稀有的牡丹品种给来自四面八方的爱花之人欣赏。
举办这场盛会的是一位姓王的富商,原是洛阳人,生意做到均州,就将家乡的牡丹花引入到这里了。
整个庆典设在风景优美的熙园内举行,诚邀天下爱花之士共襄盛举。
熙园分为外院与内苑两部分:外院对所有游客开放,不设限制,在花节期间,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入参观。
外院还设有专门的摊位区,摊贩们只需要交十文钱即可进去到指定位置摆摊。
至于更加精致珍贵的花草,则集中在内苑,需支付二十两银子门票才能进入。如果有人对某株特别喜爱的花卉感兴趣的话,还可以直接参与现场拍卖将其带回家。
花节当天,春琼三人随着人流缓缓步入了熙攘繁华却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外园。
尽管园中花开似锦、人声鼎沸,但由于游人实在太多,他们几乎被挤得寸步难行,根本没办法停下来细细品味每一处美景。
“走,咱们去内苑。”春琼咬咬牙,拽着大伯寻找内苑入口。虽然有点贵,但难得的盛景,她想要好好看一看。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人终抵内苑。缴纳二十两银子入园费后,守门人打开一个小门,放他们进入。
进入小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被各色牡丹簇拥的小径,其间梨花、桃花与樱花亦竞相绽放,春琼的视线瞬间被这五彩斑斓的春景冲击。
花海掩映间,一座座精致的凉亭点缀其间,欢声笑语不断从四面八方传来。
这是都在干什么?
春琼好好奇的打量四周,一块标有路线图的指示牌引起了注意,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赏花”、“画花”、“绣花”、“买花”以及“斗花”等字样。春琼顺着最近的路标前行,发现前方正是一处名为“赏花”的凉亭,旁边竖立着同样简明扼要的路标。
“……”原来还真是指引图啊,名字虽直白却一目了然,即便是初次来访之人也能迅速定位自己的目的地。
林木在一旁低声吐槽,“这地方看起来挺有文化底蕴的样子,怎么命名这么随意呢?”
春琼闻言轻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大俗即大雅’吧。毕竟来这里的人不全是读书人,还有很多绣娘、花匠甚至商贩,过于文绉绉反而让人感觉不自在。”
如果不小心走错了方向,那场面该有多尴尬呀!
“姑娘想去哪个亭子?”林木听着周围的热闹声,跃跃欲试。
“林木,这还用问?肯定是画花啊!斗花、绣花,琼琼又不会。”大伯一脸林木问得多余的表情。
“……”大伯虽然你说的是实话,但也不必这么实在吧,侄女不要面子的嘛?
“大伯,您还知道斗花呀?”
春琼好奇,这可不是个常见的词。
“不就是比谁养的好吗?咱们县有两个老头,喜欢蹲城墙下比谁种的草好,我问过了他们了,他们说是在斗草。他们还十两银子买了我一盆呢!”杨大伯说着从怀里掏出个荷包,从里面拿出一锭银子。
“……什么草卖这么贵?”
“我也不认得,在牛头山挖的。你有段时间不是天天趴县衙后院画花草吗,清清说后院的草都被你画完了。牛头山好多花草都是县衙没有的,我就去山里挖,那盆就是那次一起挖的。种好给你送回城的时候,碰到那两个老头非要买。他们出十两银子,我就先卖了。”
春琼记得那是去年的事,无意中听到赵师爷评价她的画缺少灵气,为了寻找灵气,就天天对着实物观察着练。
几个月下来,灵气不知道寻到没,写实这项着实进步匪浅。
“您去深山了?”十两银子一盆的草,肯定不是路边普通的花草。
“就去了一次。”杨大伯发现自己说漏嘴了,赶紧捂嘴,不说了。
见侄女板着脸眼睛不眨的盯着他,最终败下阵来,放下手,保证,“我保证再也不去了。你娘去年就训我了,还两个月不许我去庄子,之后我真的再也没自己去过了。”
“嗯,这还差不多,深山危险,没有林木一起,就算人多也不许去。”春琼再次叮嘱。
杨大伯不迭声点头答应。
“就去画花吧。”还没亲眼见过这时代的画师作画呢!
春琼三人走进那画花亭。
在诸多才艺之中,她擅长的也只有绘画,而赏花之事,则多是能随时作诗赋词的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她自觉不符合。
走进亭中,只见亭中央的架子上摆放着各式牡丹盆栽,姚黄、魏紫、赵粉等名贵品种错落有致,更有一些罕见的石斛牡丹和荷花牡丹,让人目不暇接。
周围的桌案上,笔墨纸砚早已备好,几位才子正挥毫泼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春琼绕着这些盆栽走了一圈,细细欣赏每一种牡丹独特的美态。目光不时被周围画家们的笔触所吸引,最终也被这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忍不住拿起了画笔。
她没有选择单独描绘某一朵花,而是将整个画花亭及其中的花卉作为背景,绘制了一幅《赏花画花图》。
当她放下笔,抬起头来时,发现周围已经围满了人群,他们低头凝视着她的作品,惊叹不已。在她的笔下,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能嗅到花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轻柔。
一位年轻人忍不住赞叹道:“这是什么神奇的画法?这花儿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说着,他的手不自觉地伸向画中,似乎想要触摸那细腻的花瓣,却在即将触碰之际猛然缩回,意识到墨迹未干。
“这是一种追求真实的写实技法。”春琼轻声解释道。
尽管这一世未能拜得名师学艺,但她凭借自学和不懈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哇,哥哥你看,我在画里认出了你和我呢!”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兴奋地指着画中的人物说道。
旁边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也赞赏地对春琼笑了笑:“姑娘的画技实在是高超。”
春琼微微侧身还礼:“公子谬赞了。”
这时,另一位身着翠绿衣衫的圆脸小姑娘好奇地问:“姐姐好,我姓周,父亲是均州府城的周员外,做粮食生意的。姐姐贵姓?之前未在府城见过姐姐,你是从其他地方来玩儿的吗?”
春琼回答:“我姓杨,来自郧乡县。”她没有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因为她注意到这个亭子里的人多半非富即贵,消息灵通之辈不在少数,难保没人知道退婚之事。她不想因此引起不必要的关注或议论。
周家姑娘听她没有自报家门,又见她一身普通杏色春衫,头上也只有一根玉簪,猜测她估计身份不高。
她盯着画作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杨姐姐,你把我画得太漂亮了!这幅画可以卖给我吗?”
问完又觉不好意思,脸色微红。
丽清甩着酸痛的胳膊,“多谢刘掌柜。”
“多谢刘掌柜,不办事,家里自己吃。”春琼对刘掌柜解释。
回到家里,春琼将食材交给厨娘刘婶,让刘婶提前清洗收拾出来,她则开始准备卤料。
将各种香料铺开,又拿出之前从同仁堂买来称药材的小称,称出八角二十克,桂皮二十克,陈皮五十克,丁香八克,山柰二十克,干辣椒一百克,生姜一百克……等备用。
待骨头汤熬好,将称出的香料放入骨头汤中,加入油和盐继续煮开,调小火煮至香味四溢时关火,将汤汁中香料捞出。
卤汁备好,春琼又将鸡翅、鸭翅、鸭脖子冷水入锅煮开,煮至断生后捞出。倒出一半的卤汁,将鸡翅、鸭翅、鸭脖子,又加入适量生姜、香葱等小火煮两刻钟,卤翅膀和卤鸭脖子就好了。
春琼将卤好的鸡翅、鸭翅、鸭脖子捞出装盘,待不烫后,切了一小段鸭脖子啃。
嗯,虽然比不上自己前世最爱的周黑鸭,但味道也非常不错,辣味也够,就是缺了花椒的麻味。
第一次尝试,能有如此成功,春琼表示很满意。看来自己还是有点厨艺的天赋呢,春琼有点小得意。
“刘婶也尝尝。”闻着香味刘婶就感觉自己口水直流了,这会儿听到春琼开口,立刻不客气的拿了一个鸡翅送进嘴里。
“姑娘,这种汤煮出来的菜真好吃。”这时代普通家庭炒菜都很少吃,除了大户人家也只有酒楼供应炒菜,普通家庭基本都是水煮菜,省油省盐。杨府人少,一点油盐还是吃得起的,所以杨府上下吃的一直都是炒菜。即便这样,刘婶还是被这个味道惊艳到了。
水煮菜的味道可想而知,春琼自信她的卤菜一出,肯定不缺客人。
“姐,好吃的做好了吗,这么香?”春琼半截鸭脖子还没啃完,丽清蹦跳着跑来。
不待人说,洗完手拿起鸡翅就啃,“哇,这么好吃!”
啃完一个鸡翅,又啃了一个鸭翅,边啃边叫唤辣,又舍不得停手。
春琼无奈的倒了碗水晾着,等不烫了,喂她喝了几口,“少吃点,一会儿还有猪蹄呢!”
丽清呜呜地点头,“姐,不是还缺材料吗?怎么这么好吃?”
“那个材料加入了会让它更好吃!”
没有人可以拒绝麻辣的鲜香,春琼自己也非常想念那个味道。
“哇,那得有多好吃?”丽清歪着脑袋想象,想着想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也不知道同仁堂那边情况如何了?下午应该找刘掌柜打听下。”丽清一边吃一边嘀咕,嘴里忙不停。
“去玩儿吧,等猪蹄和藕好了叫你。”春琼担心妹妹吃多了辣的肚子不舒服,将人赶出厨房,自己继续在厨房忙活。
刘婶看日头老高了,用另一个锅煮米饭,菜就不用准备了,春琼煮的这些足够了。
等猪蹄卤好,米饭也熟了,春琼拿出食盒正准备给杨县令装饭,林木进来了,“姑娘,老爷回来用饭,不用装了。”
“今天前面不忙?”春琼惊讶,老爹平时午饭都在前衙用的。
“忙!”林木伸着脖子瞅桌案上摆着的各种菜,一边吸着鼻子闻,“这不是被香味儿吸引,在前面坐不住了!”
“姑娘,这猪蹄颜色怎么带点红色,跟平常不一样?”
原来那让人垂涎欲滴的香味是这些菜!林木咽着口水。
“嗯,做法不一样。”之前都是煮的,肉都是白色的。她这个加了那么多卤料,颜色肯定不一样了。
大周顺德十一年春,三月十九,谷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江北路均州府郧乡县县衙后院女眷居住的小书房,一十二岁的少女正伏于案前描摹一幅秋日登高图,此女正是县令长女杨春琼。
“姑娘,姑娘……李公子家里来人了。”小丫头柳儿兴奋的声音大老远传来,“定是李副尉在京城被派官了,来给老爷、夫人和姑娘报信儿的,来人如今正在夫人院里,不知道李大人会被派什么官儿?”
室内的杨春琼专注于手上的画,没有被耳边的声音打扰。
“唉呀,姑娘,您怎么又在描这登高图,这不是您之前一百文在旧书摊淘的吗?难道是哪家的名作?”柳儿进门看到桌上铺开的画就开始吐槽。
直到落下最后一笔,杨春琼才一边收笔一边回着小丫头,“都说这幅画有灵气,多临摹几遍,说不定也能蹭点灵气。”
“我看您画的比那幅还好呢,山脚下的菊花比那幅可逼真多了。”柳儿凑近桌面的两幅画,一本正经的比较并点评。
“赵师爷说,就是因为过于逼真,才显得匠气。”书画讲求意境,杨春琼一直觉得自己缺乏艺术细胞,师爷他们说的意境她感受不到,不过学画纯粹是自己兴趣爱好,并没有指望能成为大家,所以她也不太在意结果,“对了,你刚说谁来了?李家?”
“是啊姑娘,李夫人身边的黄嬷嬷亲自来了。想当初李家跟我们杨家一样,在这小县城里一呆就是九年,奴婢本来没想过有一天能走出这里,没想到李大人能直接调入京城,简直一飞冲天了!”小丫头小嘴儿叭叭不停歇,看的出来,兴奋极了。
杨春琼抿嘴笑,一飞冲天倒不至于,但确实算从此改换了门庭。地方官和京官之间即便同样的官职,也有地方比京官低半级的说法。
柳儿口中的李公子正是春琼县令爹两年前给她定的未来夫君,而李副尉是李公子父亲,杨县令这几年的同僚李章,在此地驻军中任正七品副尉。
偏僻的小县城,就像被朝廷忘了似的,本该三年一换的官员也大多会连任好多年。就像自家县令爹,在此地任县丞也是一干就是六年,好在前任县令有家族运作,在三年前调离此地。而她爹得以捡漏,直接原地升为县令。
李副尉比她爹更惨,本也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仗后论功行赏,得了正七品副尉官职,从戍边军调为地方驻军,一干就是十来年。
好多年没换过驻地,本来以为这辈子就要呆在这里了,没想到去年年底机缘巧合之下救了京里路过的贵人,这就被贵人提携调入了京城。好不容易从这个偏远小县城走出去,他们直接卖了这里的房屋产业,都跟着搬去了京城。
算了算,从离开到现在也两个多月了,也该在京城安顿好了。而杨家作为未来的亲家,确实该报个信,只是,报个信而已需要李夫人身边的陪嫁嬷嬷专门跑一趟?是不是过于正式了?
春琼暗自嘀咕。
“听说京城可繁华了,大姑娘,您想去京城吗?”柳儿一边帮春琼收拾笔墨,一边问。
京城?怎么会不向往?那可是这个时代最最繁华的地方呀!难道自己这一世还能靠嫁人定居京城?
京城耶,就连生在五星红旗照耀下的上一世,都没能去到那里,大学毕业奋斗近十年,也只能在一个三线城市买了房。京城,还是不敢想啊!至于嫁入京城,自认为软硬条件都一般,更是从来没考虑过。
想想上一世就悲催,辛辛苦苦买的房,装修入住没多久,竟然过劳死,再睁开眼,就变成了一个历史不知道拐弯到哪里的朝代的嗷嗷待哺小婴儿。
房子都还没享受过呢!不过也算是给父母亲留了个遗产,希望他们不管是自己住还是卖了,都能好好的。
不知不觉,已经十二年了,或许是上辈子过劳死的后遗症,这十二年来,她是彻底躺平了。杨家人口简单,虽不富裕,但也吃得饱穿得暖,她作为姑娘家,不必为前程担忧,为生计奔波,只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跟着父亲空闲时读读书写写字,十足十的米虫一个。
这一世的爹娘也开明,两个姑娘都娇宠着。好在自己对书画感兴趣,认真学了几年,否则怕不是已变成草包一个了。
“知道李大人派了什么官吗?”杨春琼收起自己乱七八糟的想法。
“还不知道。奴婢听门房的人说李家来人了,就匆忙跑来跟姑娘报信了,没来得及打听。”小丫头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
杨春琼被小丫头呆萌的小表情萌到了,摸摸她头上的软毛,“走吧,咱们去娘亲那瞧瞧。”
整个县衙后院不大,分东西两院,东院为县令一家居住,西院师爷一家居住。中间一个小小的花园隔开。
很快就到县令夫人房中,正要行礼,才发现院中气氛不对,杨夫人王氏一脸怒气,下首坐着的婆子也寒着脸,这个婆子正是李夫人身边的黄嬷嬷。
“娘,您怎么了?”来不及行礼,春琼急走几步到杨夫人身边。
“琼儿来了。娘没事。”杨夫人拍了拍春琼手臂,“去看看你妹妹练字练的如何了。”
娘这是在支开她。
“大姑娘不急着走,正好听奴婢将事情解释清楚。”不待春琼反应,黄嬷嬷起身,出声阻止,“并且,正好姑娘在此,也方便将当初的信物归还。”
“黄嬷嬷!”娘亲怒道,“退亲之事,自有我和孩子她爹处理,她一个小姑娘,留下做什么?柳儿,去看看,老爷怎么还没回来?”
信物?退亲?春琼这才看到,娘亲手边的桌子上,正放着一枚眼熟的玉佩,可不是眼熟嘛,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就在她妆匣里。
得,还以为这辈子走了狗屎运,不用自己费心就能解决婚姻大事,顺便能实现上嫁入京城的幻想呢!果然,这种靠别人的想法不靠谱!
只是不知这退婚的理由是什么?
杨县令黑着脸进门,显然已从柳儿口中得知发生了何事。
“怎么,他李章刚攀上贵人,这就看不上我杨家小门小户了?”
“大人说笑了,您跟我家老爷同僚多年,一起同甘共苦,我家老爷一直当您是兄弟,无论身份怎么变,这情分是不会变的。老爷和夫人最终决定退婚,实在是经过深思熟虑过了的。您家只有两位姑娘,而大姑娘作为长女,承担着堂前尽孝赡养亲老的责任的。而此去京城,相隔千里,大姑娘若如约出嫁京城,则离父母双亲十万八千里, 必不能时常侍奉父母跟前。而我家少爷如今已入禁军,承担守卫京城和圣上之责,也无法离开京城,实在是忠义两难全啊!还望大人、夫人和大姑娘体恤!”黄嬷嬷“咚”地跪下,一副声泪俱下的模样。
这婆子好伶俐的一张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