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罗乐萱唐千琴的其他类型小说《李世民要废我太子之位?看我气晕他罗乐萱唐千琴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南无火蛾万千悲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太极殿内,长孙无忌轻声走到李世民床榻前。看到他正在闭目休息,长孙无忌也没说话,只是静静站着。过了良久,李世民双眼微睁:“是辅机来了吧?”“启禀陛下,是臣来了。”李世民拍了拍身旁床榻:“来,坐下说话。”长孙无忌也没推辞,径直过去坐下。“唉,朕刚才想了挺多。你说承乾为何做出那般大逆不道的事?”长孙无忌能深受李世民信任,能力和其外戚身份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行事谨慎。沉吟片刻,他才小心翼翼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可能是觉得他这次犯的错,陛下肯定不会原谅,情急之下才在朝堂上那般吧?”“是吗?那你觉得承乾为何会做下错事?是朕管教不严吗?还是别的什么?”这话中的意思可就太多了。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不明白,李承乾弄到如今地步,完全是李世民逼迫所致,...
《李世民要废我太子之位?看我气晕他罗乐萱唐千琴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太极殿内,长孙无忌轻声走到李世民床榻前。看到他正在闭目休息,长孙无忌也没说话,只是静静站着。
过了良久,李世民双眼微睁:“是辅机来了吧?”
“启禀陛下,是臣来了。”
李世民拍了拍身旁床榻:“来,坐下说话。”
长孙无忌也没推辞,径直过去坐下。
“唉,朕刚才想了挺多。你说承乾为何做出那般大逆不道的事?”
长孙无忌能深受李世民信任,能力和其外戚身份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行事谨慎。
沉吟片刻,他才小心翼翼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可能是觉得他这次犯的错,陛下肯定不会原谅,情急之下才在朝堂上那般吧?”
“是吗?那你觉得承乾为何会做下错事?是朕管教不严吗?还是别的什么?”
这话中的意思可就太多了。
长孙无忌怎么可能不明白,李承乾弄到如今地步,完全是李世民逼迫所致,但这话肯定不能说。
而且作为臣子也不能说皇帝教子无方。但李世民这人向来喜欢听实话,又不能拍马屁。还有最后那句“别的什么”,意思就太多了。难道说‘陛下您皇位就是造反得来的,太子也是学您?’
“陛下,有可能是太子殿下不明白您的苦心吧。而且皇子教育朝廷有固定章程,又不是您一人说了算。至于别的,殿下年幼时至纯至孝,如今这般肯定是听信了小人谗言。”
面对这滴水不漏的回答,李世民点了点头,随即又笑了笑。
“陛下为何发笑?”长孙无忌神色不解。
“朕是笑啊,这承乾还真是朕的亲儿子。不瞒你说,其实当初你们劝朕行‘不得已之举’时,朕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打算。”
“就是放弃所有一切,然后去皇宫质问大行高祖皇帝,明明我们都是您的儿子,为何您单单要把朕逼到死路上。”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心中一动。看来陛下对太子的父子之情还是很深的,看来太子死罪肯定是免了。
“当然了,太子是您和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儿子像父亲不是正常吗?”
“是啊……是啊……儿子像父亲是正常的。”
说完,李世民眼中露出一丝柔软之色,心中不由回忆起李承乾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良久,他微微叹了口气,而后飞快收起独属父亲的柔软,恢复大唐帝王的威严。
“辅机,你可知道今天城内禁军为何调动?”
长孙无忌这种重臣,消息灵通,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事关皇室骨肉相残,他也不好明说。
“臣具体不知道。但今天中午,李绩派人押解一名刺客回长安,同时行军司马快马发回一份刺客口供。”
刺客?谁家刺客会冲到军营刺杀?
政治嗅觉敏锐的李世民立马意识到,这是有人在禁军中安插亲信了。
至于被刺杀的人,自然是如今随军的李承乾,其背后主使他也大致猜到。
“呵呵,好,好,好,一个个都是好本事啊。”
现在要是李承乾在这,本着气死李世民不偿命的宗旨,肯定跟着来一句“这不都是您带的好头”。
“辅机,你先退下吧,明天朝会,朕自有安排。”
“遵旨。”说完,长孙无忌便起身告退,同时心中暗道,今夜的长安城,应该要有人睡不着了
此时躺在马车上睡着的李承乾,被一阵寒意惊醒,睁眼一看,周围已是一片漆黑,大军也开始安营扎寨。
这让他不禁有些惊讶,自己这是睡了多久?天都黑了?
七八家布行老板支起的十几丈长木架,上面挂着薄如蝉翼越州缭绫,金线暗绣鸾凤的蜀锦,和许多上等绸缎,这些布料如彩色瀑布倾斜而下,煞是好看
而后西域商人搬来数十个大箱子,里面有镶嵌满鸽血宝石的毛毯,还有一些龙眼大夜明珠,和各色流光溢彩的宝石。
之后各色瓷器,金银细软数不胜数,这些珍宝足足摆了七八十米长,一眼望去一片金钱独有的绚丽之色。
说实话他李承乾作为皇太子算是见过世面,但仍被这场景镇住了。
不禁暗暗咋舌,这种场景华夏的历史长河中,怕是也不多见,盛唐气象果然名不虚传。
“殿下以为这些东西如何?可还入的了您的眼?”男子声音将李承乾思绪拉回。
“不错,全部给送到东宫。”说完回头看向身后一个中年男子“”这人是他东宫大管家杜立,而且来历可不一般,是高祖皇帝李渊在世时送给他的,也是他在宫中除了宁如玉外最信任的人。
“杜总管,你去算下账,我先去西市了,你完事来找孤。”
要是换了别人,面对这么吓人购物方式,肯定得问问自家主子,但杜立只是微微垂眸,声音平静道:“臣,明白。”
说完李承乾便上了马车,向西市去。
车厢内,他神色微凝,手指不住磋磨。
按照他的构想,现在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应该都收到他大肆购物的消息了,因为大商无政不通,大政无商难行,东市这些商家十个有九个都有朝中重臣背景。
此时所有人目光应该都会集中在西市,他要趁这个机会,去安排一些事。
马车行驶途中,李承乾不住掀开帘布注视外面。
差不多十几分钟,心道,差不多就是这了。然后飞快取出事先放在马车中的衣服,将自己乔装打扮了一番。
而后招呼马夫:“孤,先下车,你自己驾车去往西市。”
随着马车速度变慢,李承乾一个闪身,跳下马车,而后快步走进一处巷子中。
三拐五拐,到了一处宅邸门口,宅门匾额这写着两个大字“杜府”
这杜府乃是李世民重臣杜如晦的府邸,不过随着杜如晦贞观六年病逝,杜家人也逐渐被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
虽是如此,杜家在朝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他之所以来着,因为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驸马,襄阳郡公杜荷,乃是他的铁杆亲信。
此时杜府内,四个人围桌而坐,为首之人正是杜荷,其余几人则分别是杜正伦、赵节、李安俨。
这几人无一例外,都是太子党亲信,他们因为密谋造反之事被告发,本已等死,但昨日之事让他们有燃起一丝希望,因此相聚于此商量对策。
杜荷摸着脸颊,一脸愁容:“诸位,这次借着我妻子城阳公主生日之名,才能叫你们来,时间紧迫,咱们赶紧议一议太子殿下随军出征意欲何为吧。”
这几个人中,唯一有才能的,就是杜正伦,原本历史中,他被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后来李治继位将其召唤,一路平步青云最后官职宰相。
事实上这几个人基本上是唯杜正伦马首是瞻。
杜正伦这人,身材修长,面容清瘦,身着宽大的儒袍,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很浓的书卷气。而且举手投足间沉稳、从容。
见没人说话,杜正伦扶了扶下巴上的短须道:“殿下此次跟跟随大军出征,无疑是个机会,但这个机会如何把握,还要看殿下自己,咱们当务之急是赶紧跟东宫取得联系。”
几人都陷入沉思之中,他们都是获罪之人,行动受限,能来杜府相已是不易,如果贸然和东宫联系,整不好会弄巧成拙。
这时门外护卫进门道:“各位大人,门外求见,他自称是东宫的人。”
几人听到这话,眼睛都亮了一下,这可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杜荷更是直接起身:“快请他到后堂。”说着他看向几人:“诸位,前厅人多眼杂,咱们还是小心为好。”
几人深以为然,当即起身,毕竟他们先前密谋造反之所以被李世民知晓,就是被人出卖走漏风声。
“殿....殿下,您怎么来了?”他们在后厅刚刚坐定,就看一身平民打扮的李承乾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
抬手示意几人不必起身,然后说到:“孤有些事情要交给你们做,时间紧迫,我就不细说了。”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信封,他作为穿越者,自然知道这几个人中杜正伦最有能力。
“正伦,你拿着,待本宫走后,你按照信上方略行事即可。”
杜正伦见状,立即走上前接过信封。
李承乾则继续道:“诸位放心,你们以国士待孤,孤必以国士报之。”
“多谢殿下抬爱。”
“好了,不和你们多说了,孤先走了,记住一定要按信封上行事!”说完直接转身离开。
留下几人面面相觑,良久杜荷说到:“我怎么感觉今日的太子殿下和以前不一样。”
杜正伦微微点头:“确实如此,殿下以前一直不赞同我们的计划,现在可能是对皇帝彻底失望,决定破釜沉舟了把。”
几人闻言全部点头称是。
出了杜府的李承乾,此时正一瘸一拐的向西市走去,不过好在距离不算远,不然可真是难为瘸子了。
西市不同于东市那般多是装修上好的店铺,而是小摊居多。
此时夏季,西市上人潮涌动,各种小吃摊子一眼望不到头,宽阔处还有些玩把式的杂耍艺人,僻静街角则是一些练摊算命的道士。
李承乾在东市挥金如土的消息已经传到,街口出站着十来个牙人,毕竟能拿到李承乾这单生意,光是佣金都够他们挥霍一辈子了。
转过街角后,李承乾踏入西市,见他竟没从马车上下来,而是走过来的,不少人都露出诧异之色。
人群中有些人甚至神色一变,而后快速退出人群。
李承乾看在眼里,自然这些人应该是被人派来监视他的,但也无所谓,等他们查出来我是去见了杜荷等人,本太子已经出了长安了。
语气轻松的道。
“哎呦?怎么这么多人?都是来卖东西的?”
他话音一落,一众牙人立刻蜂拥而上直接将他围了起来。
“恭迎太子殿下,我等愿为殿下效劳。”
其实他要麻痹重臣和见杜荷等人的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再在西市挥霍了。
但他还要买一样东西,这种东西关乎他能否成功扫平大漠,继而长期与唐朝对抗。
“呵呵,孤,可用不到这么多人,这样吧,你们谁能在一个时辰内找到最多炼丹所需的的金石就用谁。”
唐代炼丹之风盛行,所用之物,除去人参等珍贵药材外,多是金石。
其中的硫磺、硝石,正是李承乾需要,只要有这俩样他就能够造出火药这个超越时代的战争利器。
牙人门也没丝毫惊讶,毕竟达官显贵炼丹在正常不过,当即分头前去寻找。
李绩转头见是程咬金,眉头微皱:“知节,你怎么来了?”
程咬金没有多言,直接拉住李世绩的胳膊,低声道:“李兄,借一步说话。”说完,不由分说地将李世绩拉到一旁无人的角落。
李绩被他这举动弄得有些莫名其妙。
但见他神色凝重,只能压下心中的不快,低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程咬金四下张望了一番,确认无人后压低声音道:“懋功,别查了,声音是从太子殿下的营帐中传出来的。”
李绩闻言,脸色骤变。
他也曾和李世民并肩作战过,与在城门送行的众文武一样,因为李承乾那番誓师演讲,对他有颇有改观,但没想到转眼就原形毕露,干出如此荒唐的事。
同时心中庆幸李承乾要被废了,不然大唐江山交到其手中,怕是要和前朝一样二世而亡了。
程咬金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懋功,消消火,这位太子殿下如今的处境,你也不是不知道,咱们何必趟这浑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李绩这人极具军事才能的同时,政治智慧也非常好,不然也不会深受李世民信任。
听到这话,他脸上怒色虽未消散,但眼中露出权衡之色,过了良久,他才深吸一口气。
“好吧,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暂且不追究。但你必须看住他,绝不能再让他闹出什么乱子来!!”
程咬金连忙点头,郑重道:“放心,我一定盯紧他,绝不再让他胡来。”
说完他快步离开帅帐,身后李绩的声音同时传出:“传令下去让他们全部回来,这事本帅已交于程将军查了。”
程咬金去往李承乾营帐途中,心中是越想越气。
你李承乾是没了太子之位,但还是李唐皇室血脉,大家舍生忘死的保你家江山,你不帮忙就算了,还添乱。
说实话要不是李承乾相貌和李世民有七八分相像,他都怀疑李承乾不是李世民亲生儿子。
走到李承乾的帐外,听着里面的阵阵歌舞声,和李承乾更加放肆的笑声,怒气更盛
推门而入,只见帐内灯火通明,摇曳的烛光将氛围映照的一片奢靡,空气中更是充斥着脂粉混合着酒气的产生的暧昧香味
此时李承乾眼神迷离斜倚在主位的软榻上,手中握着一只金杯,杯中酒液晃动,散发出淡淡的酒香,显然已经喝得有些多了。
帐中间则是数十名身着轻纱胡姬随着乐师的琴声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轻盈曼妙,纱衣随风飘动,若隐若现地勾勒出她们的身形。
程咬金见状当即压不住心中怒火,气的直咬牙。
“太!子!殿!下!您真是好雅兴啊。”
半醉的李承乾这才微微抬头:“呦,程将军来了啊,过来跟孤一起喝一杯,嘿嘿,您是不知道这些胡姬可是曼妙的紧。”
“停!都给我停。”程咬金将乐师和舞姬喝停后,抬手指着李承乾“你...你是不知道你是当朝太子!代表皇室,你这般让士兵和天下子民如何看待朝廷!”
李承乾扬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脸色肉眼可见红了几分,眼神也更加迷离,整个人变得有些癫狂。
“哈哈哈,朝廷跟我有什么关系?程叔,你说我还能活嘛?等父皇醒了,他能让我活嘛?我不如快活一天是一天,哈哈,你不是要查我行李嘛?”说着指着一众胡姬:“都在这儿了,你看吧。”
程咬金听到这话,心中怒火虽然没消退,不过却没在说话。
按照现在这情况来看,李世民醒了就算不处死李承乾也是个终身监禁,人都这个地步了,属实也不会在乎那么多了。
“罢了,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吧,不过你这些胡女要马上遣散,不然军法无情!”说着直接转身离开营帐。
见他离开,李承乾双目立即变得无比清明,完全不像醉酒的样子,如释重负般长出了一口气。
“好在是糊弄住了。”说完又叹了口气:“想活着可真难啊。”
第二日清晨,早早便拔营起程。
因为前方传来战报,薛延陀的先锋部队,已经到达边境地区,开始派出游骑袭扰,如今距离最近的云中都督府已经和其形成对峙,所以李世绩下令要开始长达一昼夜的急行军。
大军拔营而起,一时间人喊马嘶,到处充斥着盔甲、武器等铁器的摩擦声,同时卷起漫天尘埃,如遮天蔽日一般。
李承乾则依旧全程观察,将一切都记下来,以备将来将之用。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大军便完成拔营,开始启程。
此时李承乾暗暗吃惊,说实话着五万人马,半个多时辰便完成拔营,着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着和李世绩的统兵能力强自然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大唐士兵训练有素、令行禁止。
大军开始行进,李承乾也策马跟随,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急促马蹄声。
他都不用回头,就知道,肯定是程咬金那家伙来了。
果然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殿下,怎么不等等末将,走这么快干嘛?”
李承乾没好气道:“孤,着急投胎不行啊。”
程咬金闻言,发出一阵爽朗大笑:“哈哈,您就放心吧,有末将在,殿下你暂时还投不了胎。”
这家伙是真讨厌啊,当即策马向前,根本不搭理他。
怎料程咬金一夹马肚,直接飞奔上来一把拽住他的缰绳。
猝不及防下,李承乾差点掉下马,当即大怒:“不是,你要谋害太子啊?来,孤,着有刀,你直接砍吧。”
“殿下,别这么激动啊。”说着他小声道:“昨晚那些胡姬你放走没?”
“呵,怎么你想要啊?想要回头都给你。”
程咬金闻言,呸了一句:“我要个P,我家里有的是...。”
李承乾听到这话顿时乐了,一脸坏笑的看着他。
“哦?是吗?有多少啊。”
意识到自己口误,当即神色一板:“殿下,臣不是跟你开玩笑,军中留有女眷,还是胡人,着传出去会扰乱军心的,严重甚至会引发营变。”
见李承乾没说话,又语重心长继续道:“唉,殿下你也不必太忧心了,说实话陛下对您还是有很深的父子之情的,以我对他了解,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李承乾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心中对他在这话极其不屑。
这家伙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感情被夹在火上烤了十六年的不是他。
其实他作为穿越者,两世为人,对很多事情都比这个时代人看的通透。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对李承乾,其中自然有李承乾以前骄奢淫逸、沉迷玩乐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李承乾患有腿疾,这个年代瘸子当官都有损朝廷威仪,别说瘸子继承皇位了。
再一个就是,李世民自己是通过杀兄弟,抓父亲登上的皇位。
他必须防着自己儿子学他,所以一面对他打压,另一面宠溺李泰,以起到一个平衡对的作用。
说白了,他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除非有一方愿意放弃一切,包括对自身生命的控制。
着别说李世民不愿意,就是他也不愿意啊,毕竟天下间哪块肉是自己蹦上砧板的?
“快,给翼国公搬个垫子来。”说完,上前拉住秦琼的手,语气中带有责怪意味:“最近总是下雨,你身体不好,还进宫作甚?”
原本历史中的秦琼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病逝,死的时候也才五十六岁。
按理来说,这种能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人,都是天赋异禀、气血充盈,一般不会这个年纪就病逝。
究其原因,是李世民征战天下时,麾下将领包括他自己全都舍命拼杀,而且还都不是一般的舍命,而是舍到自己死不死无所谓,敌人必须得死。
史书有载:“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
这话大致意思就是,李世民每次看到敌军在阵前装X,必然放出秦琼将装X的砍死在万军之中。
还有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的“岂可以一马丧勇士”,激得尉迟敬德直接单人单骑冲入万军丛中杀将夺马。
这种内卷式的舍命拼杀,致使这些将领大多晚年身体不好。
而且李世民还笃信丹药之术,没事就给这些身体不好的将领送丹药。那玩意多是剧毒的金石炼成,这些人不早死才怪。
因此,刚穿越到大唐时的李承乾,便想借帮他们调理身体打好关系。
他自然明白秦琼这些武将的病因所在,便弄了些驴皮和补血药材,做成了补血上佳的驴皮阿胶送给他们,同时告诉他们食用这个东西就不能再吃丹药了。
但没成想,这些人对李世民实在是太忠心了,根本不想跟他扯上关系。一堆阿胶送出去,换来的只是几声“多谢殿下”。
秦琼坐下后说道:“这不是知道陛下刚刚苏醒就忙于朝政,怕您亏了身子,给您送来些补品。”
他虽贵为帝王,富有四海,但听到这话还是非常高兴的。
“叔宝,你可真是的。说到送补品,你身体不好,也该是朕送你才对。况且朕这宫中什么珍贵药材没有,还缺你那点补品?”
秦琼摆了摆手,起身道:“陛下此言差矣。您宫中固然有珍贵药材不假,但臣这补品您可没用过。”
说着,秦琼单臂一挥,摆了个架势,而后连出三拳,每一拳都带着凌厉的破空之声,气势逼人,屋中灯火都随着拳风摇摆不定。
李世民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叔宝……你?你的病好了?”
“哈哈,那是自然。”
其实李世民这几年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没办法,昭陵六骏基本上都被射成了刺猬,马上的人可想而知。
“全靠你要给朕的补品?”
“没错。现在陛下还觉得臣的补品不如您宫中的珍贵药材吗?不过食用这补品,就不能再服用丹药了,还请陛下切记。”
“哈哈哈哈,好,好,好!有如此神药,你我君臣又能并肩作战了。”说着,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你也知道,朕有意在后年亲征高句丽,为大唐扫平最后一个威胁。”
秦琼听到这话,顿生豪气。
“好,那臣就跟陛下并肩作战,扫平高句丽!”
此时,李承乾若是在场,肯定要猛扇自己大嘴巴子。
按照历史,李世民在贞观二十三年驾崩,也就是说他只要在大漠坚持七年就行。
但如今李世民吃了阿胶补足气血,又不再服用有毒丹药,还指不定能活多久。这岂不是妥妥地给自己挖了个坑?
群臣见状立马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快喊御医!陛下晕倒了,快来人啊!”
“快去把甄权,叫来,快去!”
李承乾见状,心中大笑,哈哈,李世民不会被自己气死了吧?玛德,今天可真解气。
畅快之时,他敏锐的发现簇拥着他往外走的外戚们神色各异,特别是不远处的长孙无忌,脸上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他虽然斗不过李世民,但两世为人也心思通透,当即明白这些人所想,如果李世民被气死了,现在还是太子的他,无疑最有机会登上皇位。
不过他不相信这位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这么容易就被自己气死,自己还是难逃死路。
罢了,瘾也过了,死就死吧,一会等没人了赶紧自尽完事。
毕竟李世民这家伙可是记仇的很,一会醒了说不上怎么折磨自己。
乱想间,已经出了太极殿,一时间簇拥着他的一众大臣都有点左右为难。
给李承乾关起来?他们可没这个权利,但放他走?要真撞死在太庙,他们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此时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殿内的长孙无忌,他是当朝司徒,位列三公,同时还是皇亲国戚,李承乾的舅舅,现在只有他有资格拿主意。
李承乾看着众人表现,心里明镜一样,这群傻缺,还指望长孙无忌呢?这家伙可精的不行,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拿主意。
事实果然如此,长孙无忌别过头去,根本不看殿外,而是和殿内大臣一起七嘴八舌的喊着叫御医。
此时殿内殿外的大臣分布也十分有意思,外面是以中书令褚遂良、吏部侍郎高季辅为首受过长孙无忌提携的官员,其中是一个武将没有。
里面则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几个秦王府出来文官外,全是武将。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李世民一直是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中,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肯定要避免后人这样。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自宫门口疾步跑来,同时口中大喊:“战报!战报!八百里加急战报!”
同时太医院众人也赶到,太极殿内,众人立刻闪出一条路,这些人七手八脚的将李世民抬入后殿。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干重臣,也全部走出殿,接过士兵手中战报。
此时众人面面相觑,虽是军情紧急,但八百里加急战报,除皇帝外,别人是没有资格看,现在李世民昏厥,也只能等人醒再说了。
过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太医院首领甄权从后殿走出,一众大臣见状立马围了上去。
“怎么样?陛下如何了?”
“陛下,什么时候能醒?”
“陛下是不是已经醒了?”
面对众人的七嘴八舌,甄权压了压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
“陛下并无大碍,只是怒急攻心而已,我刚已施了针,一会我开个方子,按方服药,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陛下便能醒过来了。”
此时长孙无忌皱眉道:“需要这么久?就不能让陛下快点醒过来吗?”
“不能!”甄权回答的斩钉截铁。
群臣听到这回答,立刻陷入一片嘈杂。
房玄龄指着长孙无忌手中战报说到:“陛下暂时醒不过来,这战报可如何处理?”
“是啊,军情如火,也不知到底是什么事?”
殿外还被一群人簇拥着的李承乾见状心中冷笑一声。
这群家伙都是百年难出一个的人精,会猜不出战报内容?
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谁也不能担擅启八百里加急的责任而已。
这时魏征站了出来,有些欲言又止。
冷眼旁观的李承乾见状,明白他这是要说话了,因为这人向来以果断敢直言著称。
果然他踌躇了一会说到:“诸位大人,军情紧急,如火燃眉,不若我等共览战报,若他日陛下追究,吾等当同心协力,共担此责,如何?”
这些官员能协助李世民铸造贞观之治的盛世,就算某些时候心里有些小九九,但绝不是酒囊饭袋,知道孰轻孰重。
当即都点头道。
“紧急之时,自当权宜行事。”
“没错,如将来陛下追究,愿和大人共担。”
见众人没有异议,一直没开口的长孙无忌说到:“诸位都为社稷尽心于此,不顾个人得失,本官也自当如此。”
说着将手中文书火印揭开后,长孙无忌先看了一遍,而后又交给几位重臣轮番查阅。
看完后,所有人神色各异,皱眉的,咧嘴的,还有面色如常的。
李承乾此时有些不耐烦,这些人是真麻烦啊,这不耽误自己去死吗?
都装什么呢,这战报,我都能猜到是什么,你们会提前没有打算?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年初,按照历史这几年唐朝只有一场大战,就是跟薛延陀打的偌真水之战。
着薛延陀是铁勒部的一支,原为东突厥的附属,李世民为牵制东突厥,曾支持薛延陀,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这场战争的起因,则是贞观十五年初,薛延陀向唐朝求亲,但被李世民拒绝了,于是薛延陀便怀恨在心,最终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其实什么拒绝和亲就是个借口,主要就是薛延陀日益壮大,觉得最行了,想跟唐朝掰掰手腕。
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数的上的明君,那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主,肯定早做好准备了,弄不好中书省都有提前准备好的进军方案。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了一会,最终长孙无忌说到:“薛延陀首领夷男派其子大度设率数十万兵马犯境,如我们不早作决断,怕是容易陷入被动。”
房玄龄皱着眉跟着说道:“如今东北有高句丽随时策马南下,西南有吐蕃虎视眈眈,如果北方边境不稳,恐怕会引发连锁反应。”
长孙无忌点头表示同意:‘诸位议一议把?’
众臣闻言,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肯说话,基本上都一个心思,这都是早就拟定的事了,还议个P。
过了良久,还是没人当出头鸟。
一直旁听的武将中,有些坐不住了,其中一个肤色黝黑,身形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大汉出言道:“你们这帮人,是真麻烦啊,这事不早就议定了?直接下旨就完了呗。”
他说完后,众官员一个个依旧眼观鼻,鼻观口,沉默不语。
这大汉见状直接急了:“你们不就是怕没有陛下同意,怕下旨发兵将来被怪...。”他话没说完,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程知节拉了一把。
“咬金,你拉我干什么,我还没说完呢。”说着就要继续说话。
程知节却死命往后拽了他一把:“敬德,别说了,军国大事自有各位大人决断,你个大字不是一箩筐的人,跟着插什么嘴。”
尉迟敬德话虽然没说完,但也算将窗户纸捅破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