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波望着女孩被雨水打湿的发梢,想起儿子临终前渴望活下去的眼神。
他的喉咙发紧,最终点了点头:“明天早上六点,老城区棚户区。”
接下来的半个月,他们像候鸟般穿梭在城市的褶皱里。
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他们见过因尿毒症无钱透析的货车司机,手臂上布满青紫的针孔;在偏远山村,目睹过抱着病重孩子的母亲,绝望地跪在村委会门口;在拆迁废墟旁,听拾荒老人哭诉自己的养老金被冒领。
每一次采访,施乐乐都红着眼眶记录,于海波则沉默地攥紧拳头,指甲在掌心刻出深深的月牙。
有一次,他们来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里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路的尽头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
房子里住着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患有白血病,但家里没钱治疗,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
小明的妈妈看到他们进来,眼睛里满是绝望和无助。
她拉着施乐乐的手,不停地哭诉:“记者同志,你一定要帮帮我们,我儿子还那么小……”施乐乐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她紧紧握住小明妈妈的手,安慰道:“我们会尽力的,一定会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困境。”
于海波在一旁默默地记录着,他的眼神里满是愤怒和无奈。
他知道,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能做的,只是尽力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还有一次,他们来到了一个城中村。
这里住着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他们找到了一个叫老李的货车司机,他因为尿毒症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工作了。
老李的家里只有一个破旧的沙发和一张床,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的他和妻子笑得那么开心。
但如今,他们的生活已经被病魔彻底摧毁。
老李看到他们进来,艰难地从沙发上坐起来,声音沙哑地说:“记者同志,你们能不能帮帮我,我真的不想死……”于海波和施乐乐都沉默了。
他们知道,老李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但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也无能为力。
施乐乐拿出相机,拍下了老李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她希望这些照片能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困境。
半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他们采访了无数个家庭,记录了无数个故事。
这些故事让他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