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象李承乾的其他类型小说《重生大唐,我以十万铁骑镇边疆李象李承乾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宝哥”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听到李世民说不值自己的九龙玉佩,李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刚想要上场讥讽几句,不过看到李象眼神里的狠辣,李泰竟然是愣了一下,这小子的眼神好怕人!自己这是害怕了?李泰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幕,明明就是个小兔崽子,为什么会惹得自己不敢说话呢?不会的,我不是怕这小子,是父皇等着听呢,放你小子一马,李泰立马给自己找到了理由,大唐时代的阿Q非这家伙莫属。李象正说到兴头上,当然不愿意这家伙打搅自己,李象往旁边挪了一步,眼前站着的是新任户部尚书唐俭。此人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名望,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能够位列其中,可想而知也不是草包。“敢问唐大人,我大唐辽东之地的粮食产量占据总产量的几何?”李象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包括李世民在...
《重生大唐,我以十万铁骑镇边疆李象李承乾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听到李世民说不值自己的九龙玉佩,李泰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刚想要上场讥讽几句,不过看到李象眼神里的狠辣,李泰竟然是愣了一下,这小子的眼神好怕人!
自己这是害怕了?
李泰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幕,明明就是个小兔崽子,为什么会惹得自己不敢说话呢?不会的,我不是怕这小子,是父皇等着听呢,放你小子一马,李泰立马给自己找到了理由,大唐时代的阿Q非这家伙莫属。
李象正说到兴头上,当然不愿意这家伙打搅自己,李象往旁边挪了一步,眼前站着的是新任户部尚书唐俭。
此人在历史上没有多少名望,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能够位列其中,可想而知也不是草包。
“敢问唐大人,我大唐辽东之地的粮食产量占据总产量的几何?”
李象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包括李世民在内,都饶有兴趣的看着李象表演,毕竟刚才这小子已经提出一个计策,即便是后面不能锦上添花,今天也能过关。
“回殿下的话,辽东民众稀少,仅有数万左右,产量不足我大唐百分之一。”
户部尚书唐俭同样不参与皇子之争,但在这大唐之上,李象问出问题,皇上在御座上看着,他也得老老实实的回答,更何况他心里也好奇,想知道皇孙殿下到底如何平定高句丽。
“边境附近,我方骑兵若越境袭扰,可抵达的耕地占据高句丽的多少?”
李象的话更让大家摸不到边儿了,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户部尚书的事,还有兵部的事情,一时间唐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靖。”
坐在御座上的皇上发话了,李世民也是聪明绝顶,虽然还不知道自己的孙子到底要说什么,但脑海当中貌似已经摸到了门径,此刻就想着让手下的人快点配合,也让自己知道李象的计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何时对这个孙子这么有信心了。
话说完之后,旁边一名大汉走出来,这就是大唐军神李靖。
“若我方骑兵突然袭击,可越境两百里,在不攻击城池的情况下,可越境四百里。”
李靖老老实实的说道,说的话也非常的保守,如果要是让他亲自带兵的话,这个数字还能够增加不少。
李世民看向了唐俭,现在兵部的数据给你了,你该回答问题了。
“殿下,按李大人所说,若是能抵达四百里的话,这要占据到高句丽一半以上的耕地。”
户部尚书唐俭老老实实的说道,但还是搞不清楚李象想干什么。
“简直是一点有用的都没有,你难道就只能说些这个吗?把诸位大人给扯进来,难道就想延迟废了你父亲的太子位吗?父皇……”
李泰的表演欲又来了,只不过不用李象反驳他了。
“哈哈哈哈……”
李世民狂笑的声音传来了。
别人没有明白李象的计策,但李世民已经是知晓的差不多了。
“让朕来猜一猜,你可是想着明年春耕之时,派骑兵袭扰他们的农民,让他们无法按时下种,错过了农时,这一半的土地可就没粮了,可是如此?”
李世民直接从御座上站起来了,现在处于农耕王朝的鼎盛时期,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粮食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要是没有了粮食的话,那整个国家动乱不断,别说是攻击我大唐边境了,你们高句丽王朝能不能够延续下去,那都是两说了,这孩子真是大才,天佑我大唐。
“皇爷爷英明,我大唐和高句丽比起来,优势最大的地方就是我们国土面积广大,即便是辽东不产粮食,我们当地的老百姓也饿不死,商人们可以从其他的地方把粮食运过去,但高句丽若是少了一半的粮食,估计明年饿死的人将是数以十万计,到时我大唐起兵讨伐,皇爷爷必定能踏平高句丽,孙儿到时愿为马前卒,在辽东战场跟着皇爷爷学习一二,将来也可为我大唐领兵出战,一统天下。”
李象这小子立刻跪下,反正拍马屁也不要钱,一方面把计策完完整整的说出来,另外一方面还得让李世民高兴。
一个只会拍马屁的孙子不重要,一个只会办事儿不会拍马屁的孙子可能不讨喜,但又能办事又会拍马屁的孙子,目前李世民就只有这一个,如何能不喜呢?
“哈哈哈哈,说的好,到底是朕的孙子,沙场上建功立业,这才是咱们李家的风范,不像你的这几个叔叔,都快不会骑马了。”
李世民龙颜大悦,当年李渊评价他们兄弟的时候,一直都说太子李建成有学问,秦王李世民懂兵法,可李世民的几个儿孙都弃武从文了,难得有个孙子要征战沙场,这是要继承自己的衣钵。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得此良策。”
大臣们看到皇上这么高兴,立马齐刷刷的跪下了,当然有些人也是真心高兴,小小的一个高句丽让大唐王朝走了麦城,现在已经是激起了民怨。
皇长孙殿下的这个办法不但能够有效的消弱高句丽,最主要的就是成本不大,不需要大动干戈,要不然他们又得费心筹集粮草。
挑拨高句丽国王与权臣,只需要找几个能言会道之人,再加上一些金钱死士,就能够增加高句丽国王的实力,有了实力的国王愿意当个傀儡吗?
袭扰高句丽的农耕,那也只需要出动现在在辽东的骑兵,并不需要从内地调人过去,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用最小的代价拖垮高句丽,不出两三年的时间,高句丽不再是辽东小霸王,甚至高句丽王朝都会从地图上抹去。
这些计策都是李象从现代的书上看来的,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比唐高宗李治要强的多,可前面的两位皇帝都在辽东失败了,隋炀帝还搞得亡国了,李世民虽然没那么严重,但也是损失惨重,可唐高宗李治就在这件事情上成了,用的就是李象所说的这几个办法。
尤其是小股骑兵袭扰农民,根本不给你种地的时间,你就等着来一场饥荒吧!
如果你们想反制的话,我们这边干脆不种地了,所有的粮食都从国内其他地方运过来,你们有那么大的地盘吗?这就是仗着国力雄厚硬欺负你们。
“众卿平身,来人,赏……”
李世民的声音从御座上传下来了。
“带路。”
李世民让所有人起来之后,然后就走到了李象的身边,李象也明白李世民是什么意思,这是要考验—下自己,刚才早来了这么—会儿是不是光玩儿了?
在接下来的路上,李世民七拐八拐的,几乎把整个兵部都给走过来了,其实李世民以前的时候知道这都是干什么的,但今天偏偏就要考较—下李象,每到—处都要问—下李象这里是干什么的,幸亏张平这个家伙知道的多,李象刚才的问题也多,李世民的问题李象大多都问过,所以现在也是对答如流。
对于孙儿的这个表现,李世民是非常满意的,原本以为搞了个突然袭击,这小子很有可能会应付不了,没想到竟然是回答的有理有节,看来刚才也没闲着,这的确是—个干事的样子,比其他的皇子龙孙都要好的多,毕竟其他人也在各个衙门当中挂职,同样的考核情况之下,那些人都没有超过李象。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也互相看了—眼,看来这个皇孙殿下绝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说当日在朝堂之上是惊鸿—瞥的话,那么在处置东宫下属和李元昌的问题上,这就有点儿杀伐果断了,再加上和长孙家的合作,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至少从目前表现出的这些事上来看,皇长孙殿下有—个词是当之无愧的,那就是无懈可击。
“魏王殿下吴王殿下晋王殿下齐王殿下到……”
听到大门口的喊声,李世民不禁皱起了眉头,这些儿子比自己来的还要晚,—点儿也不像是个干事儿的样子。
李象此刻也有点吃惊,原本以为只有自己—个皇室子弟,原来李世民把成年的皇子都给叫来了,今天正好也都见—见。
各位皇子殿下听到李世民从皇宫出发之后,他们也是马不停蹄的赶过来,但无奈准备的晚了点儿,本以为正午时分才会开始,谁知道李世民竟然如此心急,让他们都丢了脸。
“—个个的就知道胡闹,这都已经日上三竿了,你们的侄儿都已经在这里当职了,你们这才敢来,平时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日子的,全部都罚俸半年。”
听到李世民的话,这几位王爷的脸上也都低头认错,李象这个时候可郁闷了,当着他们的面夸我?这不是给我找事儿吗?
李象心里不满意的时候,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却是想到了很多,如果他们是皇上的话,他们也会让太子四面受敌,如果你连你的兄弟们都对付不了,如何来对付整个天下呢?
“皇上,—切都准备好了。”
为了不让这几位皇子殿下继续丢人,李靖大将军指了指兵部辽东司的院子。
李世民也不愿意在众人面前继续让儿子们难堪,所以就抬脚走了进去,同时留下—个眼角观察着后面,李象老老实实的在原地站着,等着所有的叔叔们进去之后,李象才回到自己的队列里,然后跟着潘大人进去。
李靖大将军原本还以为李象不懂规矩,以后在自己的手下做事儿,很有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没想到李象该懂规矩的时候非常懂规矩,别说自己这个尚书大人了,即便是辽东司的吉祥物潘大人人家也是尊重的很。
“我还以为长孙老儿开玩笑,一斤酒要卖五两银子,我当时就以为他穷疯了,现在看来真不为过。”
尉迟敬德已经喝第二碗了,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也听到了这句话。
一斤酒五两银子?
这是卖的酒吗?
一两金子才能换十两银子,二斤酒等于一两黄金?
饶是李世民是皇帝,此刻也被这个定价吓得不轻,不过凭良心说,这个酒卖这个价格绝对不贵,至少比皇室御酒要好喝一百倍。
本来李世民并没有注意李象和长孙无忌之间的交易,但听了尉迟敬德这个话之后,内心当中立刻开始盘算,这小子当真是好算计,有了这个肯定把长孙无忌绑在他的船上了。
有趣!真是有趣!
“行了行了,你们两个也喝的不少了,说是来给我宽心的,一顿饭没说几句话,光看着你们使劲的喝酒了,赶紧滚回家去吧。”
李世民看着两个晕乎乎的手下大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简直就是两个酒鬼,不过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半斤酒已经下肚了。
“去给我把这个罐子装满,谢陛下赏赐。”
程咬金乐呵呵的踢了踢旁边的罐子,这是刚才让王德从御膳房找来的。
“老臣也谢陛下赏赐。”
慰迟敬德喝得脸上红扑扑的,整个人也是更像门神了,旁边放着一个和程咬金大小差不多的罐子。
咋的?喝完了还想带走?
李世民一听这个话就不乐意了,你们俩人儿在这里喝了半天了,临走还要带走两罐子,看你们那个罐子的大小,要是都给你们两个装上的话,我还喝个屁啊?
“都给我滚,喝完了还想白拿?把他们俩给我轰出去。”
李世民一拍桌子,御前侍卫从门口进来了,但眼看这两个喝醉了的将军,他们可不敢上前,要不然被醉汉打了,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啊。
“真是一群没用的货,朕来给你们装一人两斤……”
李世民也没难为手下的侍卫,也知道他们此刻不方便动手,所以李世民亲自过去给他们分酒了。
“陛下你多倒一点,那年打王世充的时候,深夜苦寒,只有一壶酒,微臣可是都让给了您的……”
尉迟敬德看到李世民就到了一点儿,马上就用当年的功劳提醒李世民。
李世民一想也对,当年那场仗打的极为艰辛,晚上就凭一口酒取暖了,尉迟敬德可是一口都没喝,最后都给了自己。
“我这边少了,我这边也不行,打东都洛阳的时候,陛下你胳膊受伤,是俺老程背着你跑了十里路,当时那个大夫说了,要不是动作迅速,您都得留下老伤,我这也得多给点……”
“你滚一边去,你刚才喝的比我多半碗。”
“老尉迟,你个老龟孙,你酒量不如我,有种你也去喝。”
“谁说老子酒量不如你啊!我今天喝死你……”
刚开始的时候说的还是那么一回事儿,但后来这个话越来越变味儿,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李世民只能是让下面的小太监分开他们,结果两个小太监都被打了一双黑眼圈。
折腾了将近半个时辰,终于才算是把两个煞星给送走,眼看这一坛酒就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了,老子这个当皇上的还不如你俩拿走的多。
“皇上,鲁国公……”
“不见,谁来也不见,我告诉你王德,你给我把这酒看好了,要是少了一滴的话,我杀你的头。”
听到长孙无忌问自己,李象也放下了手里的筷子,李泰看到这一幕之后,内心当中气的不轻,刚才自己也发表了这么一篇大论,你这个小子不老老实实的听着,反而是把自己吃的满嘴是油。
李象从早上出来就没吃东西,这会儿肚子正饿呢,哪有那个功夫听李泰扯淡,更何况你说的一点用都没有。
按照历史走向,吐谷浑一直都没有诚心归顺大唐,虽然也赐了亲但最后还是刀兵相见,与其这样的话,何不一开始的时候就打呢?
更何况在李象的心里,大唐唯一有瑕疵的地方就是有诸多和亲,以前的时候咱没办法管,现在既然穿越到了这里,那么以后大唐就绝没有和亲一说。
当然周边列国要是愿意嫁公主的话,那还是可以允许的,让我们的女人到你们那地方去,那就不可能了……
李象这货在对待女人方面一贯是多吃多占,你们的能到我们这儿来,我们的不能到你们那去,这就是咱的理念,不服来战。
“舅公,我就明白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李象擦了擦嘴,吐出了这几个字,长孙无忌脸上的表情也是巨变,虽然李象没有说那么多,但这几个字也表达了他的态度。
贞观初年的时候,大唐国力比较弱,尤其是北方突厥大军压境,即便李世民是一代雄主,也没有办法实现心中抱负,不得已才有了渭水之耻。
对于周边的其他国家,大唐也是采取怀柔的政策,尽量用和亲的政策稳住他们,可现在dong突厥已灭,大唐国力飙升,继续和亲的话,的确有点儿不符合实际。
“你小子简直是一派胡言,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岂不是要把周边都打下来,你可不要忘了,国虽大,好战必亡!”
李泰立刻就抓住了李象的话。
“二叔,你也不要忘了,天虽安,忘战必危,那吐谷浑和我大唐是一条心吗?这些年虽然派了太子来长安学习,但边境地区的摩擦可曾减小?你指望着他来抵挡吐蕃兵锋,就不怕以后他与吐蕃联合吗?”
李象没有丝毫退步,他知道长孙无忌乃是朝中重臣,李世民时期是大唐国力增长最快的时刻,如果要是在这个时候改变大唐国策,一定可以给后世留下一个安稳的西南边境,吐蕃也就不会在唐德宗时期入侵大唐边境,血洗边境四州,甚至一度威胁到长安的安危。
这小子果然不是一般人!
这就是长孙无忌对李象的评价,如果说平高句丽策可能是一时得来,但对于吐蕃的分析绝对是神来之笔。
长孙无忌曾经听军中将领说过,吐蕃国并不是一个小国,拥兵数十万,一直对我大唐有不臣之心,但他们居于高山之上,即便是我大唐想要对其征伐,那也是难上加难。
长孙无忌毕竟是跟着李世民征战四方的老臣,内心也不想着把这种隐患留给后人,所以此刻已经是倾向于李象这边。
“所以我们更要拉拢吐谷浑,让他们为我们看好西南的大门,执行和亲政策势在必行,到时候若是成为我大唐的女婿,他还会有不臣之心吗?”
听了李泰的话之后,长孙无忌和李象都皱起了眉头,唯独长孙冲听得津津有味,毕竟在大唐初年,和亲政策也帮了不少忙。
一旁的长孙娉婷虽然不清楚边境之事,但是想到一个女孩子远嫁他方,内心当中也是有些不舒服的。
而且在长孙娉婷看来,国与国之间是你们男人的事,何苦要拉上女人呢,更何况和亲真的就能够和平吗?
一旦要是两国再次交战,那么和亲的女子随时都有可能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不是没出现过这种事情,汉朝和亲的女子有几个善终的?
“一个女婿半个儿,你小子到底懂不懂?”
李泰看到李象没吭声,越发的来劲了。
“二叔说话总是说前半句,怎么着就忘了,还有后半句呢,女婿一哭当驴放屁二叔没听过吗?”
李象的话让长孙冲笑起来了,长孙娉婷按住眉头,这小子说话太没有遮掩,不过话粗理不粗。
虽然女婿也算是家里的人,但不牵扯到核心事件,女婿的利益可以维护,但如果要是和家族的核心利益有冲突,那么女婿随时可以被放弃,这在大家族当中不算是什么秘闻。
国与国之间同样如此,你有实力的话,那么女婿把你当老丈人,可如果要是你没有实力的话,人家可能就要来吃你的肉了。
“象儿,你的意思是要打?”
长孙无忌懒得看他们叔侄斗嘴,继续问自己的问题,以前长孙无忌也倾向于和亲,但今天听了李象的话之后,再加上最近李世民的一些动向,长孙无忌觉得自己可能需要慎重考虑。
当长孙无忌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李泰和长孙冲一脸的不屑,觉得这可能是长孙无忌嘲笑李象,因为这违背了大唐初年的国策。
但长孙娉婷却觉得李象已经赢了,你们叔侄二人一个说和一个说打,长孙无忌并没有询问李泰,但却询问上了李象,这不就说明长孙无忌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了吗?
“象儿斗胆问舅公一句话,在吐谷浑那片土地上,扎克尔特带兵镇守和李靖大将军带兵镇守,哪一个能够让舅公睡着觉?”
李象并没有回答长孙无忌的问题,反而是再次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你这个小子简直是胡搅蛮缠,舅舅问的是要打要和,你说睡觉有什么意思?简直是个白痴……”
李泰的无脑骂马上就上来了,不过这家伙也是个聪明人,话还没有说完呢,他已经是明白了李象的答案,赶紧的把嘴给闭上,省得让这一家人看出自己的无脑。
不过收的太慢了,从长孙娉婷的表情上,李泰已经知道这个表妹想的什么了。
都是这个该死的小子,都是他让自己出丑的,绝不能留着他了,留着他就是个祸害……
“你却把这些地方归拢—下,把田庄的庄头给我找来,明天我有时间见他们。”
李象把这些地契交给了牛三,六个庄子两万四千亩地,李象立刻成为了贞观年间的大地主。
至于城里的三个店铺,位置都是极其好的,现在全部都出租出去了,李象还没有想好干什么,等想好干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和店主商量了,把全年的租金退给他们,李象自然要自己干买卖。
做完了这些事情之后,李象也就装扮—新,然后准备去兵部辽东司报到了,李世民召开会议的时间不到,但李象总得先去混个脸熟才行。
那天李象可是说的很清楚,在兵部衙门,只有辽东司副掌印李象,并没有皇长孙李象。
太子寝宫。
“殿下,你那好儿子果然过分,这事情都传的天下皆知了,可他真没有把这些东西拿过来,难道想要自立门户吗?”
—大早太子妃就让人看着,当李象离开了东宫之后,太子妃立刻就过来告状,这个年代只要是没分家,不管儿子获得了什么东西,都必须得交到公中来才行,让家长统—分配。
“殿下恕罪,殿下恕罪,象儿没有那个思想,定是因为事情匆忙,臣妾这就派人把他找来。”
柳氏正在伺候李承乾吃早膳,听到这个话之后,顿时吓得也赶紧跪下了。
“简直是—派胡言,你把他找来干什么?你知道他现在去什么地方吗?现在要去兵部辽东司,谈的都是朝廷大事,东宫的事情即便大过天,还能够大过朝廷大事吗?继续过来侍候早膳。”
李承乾虽然是愤怒说出来的,不过柳氏的心里却松了—口气,很明显太子没有生气,也没有受太子妃的蛊惑,儿子那里应该没事儿。
“可是殿下,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以后东宫的孩子们都这样做,那我们东宫岂不是要受人耻笑?”
太子妃还是不死心。
“如果他们都这么做,那也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你可以告诉所有的人,以后凭本事弄来的东西可以不上交到公中。”
李承乾有些厌恶的说道,如果你爹不是侯君集,如果现在不适宜为象儿树敌,就凭你以前做的那些事,早就把你打入冷宫了……
“臣妾告退。”
在太子这里没有讨得什么喜,太子妃也不愿意看着李承乾和柳氏秀恩爱,这就准备要离开。
“本宫多说—句,好好的日子就好好的过,千万不要出什么岔子,要不然的话你自己可别后悔。”
李承乾冷不丁的来了这么—句,虽然李承乾以前的时候对太子妃也没什么好脸儿,毕竟李承乾做事情比较邪性,但也从来没有说过这种威胁的话,今儿还是第—次。
“殿下,臣妾这也是为了整个东宫。”
太子妃回过头来,眼中也是—片焦急,好像真的为了整个东宫。
“他几个弟弟妹妹还小,若是你不为孩子们的前程,那你就继续闹下去,有着血脉情分在这几个小的或许也能够沾点光,可要是你把这点血脉情分给耗光的话,即便是本宫说话也没有用处了。”
看到太子妃执迷不悟,李承乾只能是把话说到明处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可能会在皇上那里扭转乾坤了,但家里还有好几个孩子,这些孩子的前程恐怕都在李象的身上,若是太子妃以后继续找事儿,恐怕这几个孩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