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贝壳文学网 > 女频言情 > 店铺通大明:开局老朱求军火黄轩朱元璋

店铺通大明:开局老朱求军火黄轩朱元璋

蜗牛吃螃蟹 著

女频言情连载

“不会吧,朱大叔是您老公?我以为您跟朱大叔是父女呢!姐,您看上去顶多也就二十五六岁!”马皇后听了,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扬。哪个女人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年轻的话。皇后也是女人,皇后也爱听!而黄轩的这番表现,落在锦儿的眼里,就是油腔滑调、溜须拍马,奴颜媚上,不是啥好人。“对了,姐,我还不知道你叫啥。”黄轩见对方不接金元宝,只好收了起来,放回钱箱子,从中午才送到的小冰箱里面掏出三根雪糕。“我......?”“我姓张,名小莲。”马皇后没有将自己的真实名字告诉眼前的年轻人,而是把曾经用过的化名报了出来。黄轩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雪糕递了过去:“张姐,还有这位美女,你们吃雪糕不?”“雪糕?”“这是何物?”马皇后接过后,好奇的看着手中的东西,上面画着一个沾...

主角:黄轩朱元璋   更新:2025-07-09 19:0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黄轩朱元璋的女频言情小说《店铺通大明:开局老朱求军火黄轩朱元璋》,由网络作家“蜗牛吃螃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不会吧,朱大叔是您老公?我以为您跟朱大叔是父女呢!姐,您看上去顶多也就二十五六岁!”马皇后听了,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扬。哪个女人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年轻的话。皇后也是女人,皇后也爱听!而黄轩的这番表现,落在锦儿的眼里,就是油腔滑调、溜须拍马,奴颜媚上,不是啥好人。“对了,姐,我还不知道你叫啥。”黄轩见对方不接金元宝,只好收了起来,放回钱箱子,从中午才送到的小冰箱里面掏出三根雪糕。“我......?”“我姓张,名小莲。”马皇后没有将自己的真实名字告诉眼前的年轻人,而是把曾经用过的化名报了出来。黄轩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雪糕递了过去:“张姐,还有这位美女,你们吃雪糕不?”“雪糕?”“这是何物?”马皇后接过后,好奇的看着手中的东西,上面画着一个沾...

《店铺通大明:开局老朱求军火黄轩朱元璋》精彩片段




“不会吧,朱大叔是您老公?我以为您跟朱大叔是父女呢!姐,您看上去顶多也就二十五六岁!”

马皇后听了,嘴角止不住的往上扬。

哪个女人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年轻的话。

皇后也是女人,皇后也爱听!

而黄轩的这番表现,落在锦儿的眼里,就是油腔滑调、溜须拍马,奴颜媚上,不是啥好人。

“对了,姐,我还不知道你叫啥。”

黄轩见对方不接金元宝,只好收了起来,放回钱箱子,从中午才送到的小冰箱里面掏出三根雪糕。

“我......?”

“我姓张,名小莲。”

马皇后没有将自己的真实名字告诉眼前的年轻人,而是把曾经用过的化名报了出来。

黄轩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雪糕递了过去:“张姐,还有这位美女,你们吃雪糕不?”

“雪糕?”

“这是何物?”

马皇后接过后,好奇的看着手中的东西,上面画着一个沾满像是小粒的冬瓜子,缺了一口的东西。

同时,一股冰凉的感觉从手中之物传来。

“雪糕没吃过?”黄轩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当着两人的面,把包装袋给撕开,握着木棍拿出雪糕,狠狠的咬了一口,含糊不清的说道:“夏天吃冰的东西,最爽快了!”

马皇后把手中的雪糕分了一个给锦儿,学着黄轩的动作,撕开包装袋,拿起雪糕瞧了瞧,就往嘴里送去。

身边的锦儿还想阻止,毕竟这青年来路不明,递过来的东西,都是从未见过的东西,万一有什么问题,娘娘就这么毫无防备的吃了下去。

出了什么后果,没人能承担得起。

一股奇异的香甜味从口腔里面蔓延开来,同时夹杂着冰块的凉意,甚至不敢用牙齿咬第二下。

吞入肚中,沁入心扉的凉爽,让浑身的燥热都减少了一分。

马皇后眼睛一亮,不由得又吃上一口。

“好好吃!好冰!”

锦儿包着小嘴,不敢置信的看着手中的冰糕。

这种又凉又香,还很甜的雪糕,她还是第一次吃到。

皇宫有专门的冰窖藏冰。

夏日酷暑,储存的冰块就是消暑降温的好东西。

有时候陛下还会拿出冰块赏赐给朝臣,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冰爽,彰显皇恩的浩荡。

只不过,陛下用的,以及赏赐下去的只是冰块。

锦儿能感受到手中雪糕有冰块的寒冷,却没有冰块那般坚硬。

这雪糕,入口即化。

一根雪糕吃完,黄轩感受着胃里的凉意,舒服的躺在椅子上,看着眼前两人仿佛第一次吃雪糕的模样,笑道:“这只是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张姐跟这位美女喜欢就好!”

锦儿脸颊一红。

这人,轻佻露骨,口无遮拦!

心中已经把黄轩打上‘轻浮之徒’的标签了。

“多谢店家的款待。”

马皇后吃完雪糕后,用左手的衣袖挡着脸颊,同时又用手绢擦了擦嘴角。

整理了下仪容后,马皇后这才道明来意:“这次前来,我是想跟店家打听点事情。”

“张姐,您问!”

马皇后看了一眼锦儿,眼中警告神色一闪而过。

“上次店家说,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夭折,我想问,他可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病故的,还是忽然暴毙的?”

听到马皇后的问话,锦儿双手一哆嗦,手中还未吃完的雪糕差点掉在地上。

她听到了什么?

洪武十五年,皇长孙会......薨?

这怎么可能!

不过,刚才有马皇后的警告眼神,锦儿不敢表露出一丝异样,只把头低下,尽量不让那店家看到自己惊惧的面孔。

得。

又是问关于明朝的那点事情。

黄轩看了一眼无人的摊位,算了,就当是解闷聊天,打发时间好了。

“关于朱雄英怎么死的,历史书上并未记载......”

黄轩,想了一下:“大家比较接受的有两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朱雄英得了传染病,最大可能是死于天花......”

听到‘天花’两个字,马皇后心脏一缩,放在腿上的手指不由得紧紧的掐住大腿。

天花就是阎王的代名词。

历史上爆发的天花之乱,哪一次不是尸骸遍野,十室九空?

雄英会染上天花?

“不过,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跟。”

黄轩没发现马皇后的异样,解释道:“古代又不像现代,天花那是不治之症,而且传染性极强,不可能只有朱雄英一人被感染,整个皇宫其他人没有被传染。”

“所以,很多人不相信这种说法。”

黄轩带着个人主观意识,分析道:“第二种说法,就是阴谋论了。我也比较信服第二种说法。”

“由于常氏生下朱允熥后同月就死了,吕氏被扶正,从侧妃变成了太子妃。吕氏生的朱允炆就从庶子变成了嫡子。”

“但是,有朱雄英这个嫡长子在,吕氏即便成了太子妃,他的儿子也不可能继位当上皇帝。”

“并且,常氏死了以后,朱雄英一直由吕氏带在身边。”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吕氏这边,她要是不想要除去朱雄英这个拦路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那就奇了怪了。”

“只需要弄点什么慢性毒药常年累月的给朱雄英吃下,朱雄英哪怕是死了,那些太医什么的也检查不出来,最多就是说朱雄英患病,无药可治。”

“当然,也不排除吕氏设计什么不在场的犯罪方式,直接让朱雄英意外死亡的情况。”

黄轩巴拉巴拉一大堆。

这些都是他结合历史、小说、以及个人观点,总结出来的。

反正历史没有写明,那大家更相信自己认为“合理”的答案了。

“店家,你是说,常氏会死?”

马皇后一脸震惊,语气中更是带着一丝焦急。

黄轩打开手机,查了一下具体的时间,对着手机念道:“对啊,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九日。常氏给朱标生下第二个儿子朱允熥,同月二十一日就死了,应该是死于产后并发症。”

洪武十一年十一月,自己的儿媳就会死?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响在马皇后的脑中!




“既然朱大叔想听,那我就细细告诉你。”

黄轩看着手机查到的资料,道:“咱们先说这个黄子澄,祖籍江西分宜,明朝洪武十八年的进士第三名,哦,就是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修撰,伴读东宫,累官太常寺卿。”

“黄子澄幼年跟着名师欧阳贞学习,长大后又跟着周与学学习,洪武十七年成为贡生进入太学院读书。”

“关于黄子澄,还有个民间传说。”

“哦?不知是何传说。”

朱元璋习惯性的想要伸手端茶杯,结果端了个空,只好佯装摸了摸鼻尖。

“说是这黄子澄原本考中的是状元,殿前朱元璋问他年龄多大了,老家是哪里的,黄子澄太过激动,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朱元璋不喜欢这人唯唯诺诺的性格,于是就把他改为第三名。”

朱元璋听闻,不由得轻视的说道:“得意忘形又忘乎所以,的确不讨人喜欢。”

黄轩则是摇了摇头,不认同道:“朱大叔可千万不要这样说,黄子澄能力是有的,要不也不会在那么多的考生中取得第三名的成绩,只是嘛!”

“此人学的都是书本上的内容,积累的也是前朝的知识,理论治国有一套,就是太过理想化了,没有结合实际,就拿削藩来说,基本上是他一人之力主导的。”

“想法是好,就是没想过那些藩王不同意削藩,会发生什么不可掌控的情况。”

黄轩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讲道:“其次,这齐泰,本名叫齐德,溧水人士,也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在朝廷担任过礼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位。因其他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老朱赐名“泰,这才改名为齐泰。”

朱元璋点头,表示让黄轩继续。

“至于这方孝孺,那可是明朝著名的学者、文学家、思想家。”

“方孝孺在老朱还在世的时候,并未在朝廷担任官职,只是被授予汉中教授,天天给学生讲课。不过他的父亲,方克勤在洪武年间曾任山东济宁知府。”

“这方克勤人不错,在位期间,奉公守法,做过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由于洪武九年的空印案的牵连,被老朱给砍了。”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在吴沉、揭枢的推荐下,才进入老朱的视线,并非常受老朱的重视。”

听到黄轩对方克勤的评价,朱元璋老脸一红。

尽管他知道当初空印案牵连的官员中,有不少是冤枉的。

在当时的情况,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人。

只有杀得官员害怕,他们才会记得有一把大刀时时刻刻悬在自己的头上,他们才会奉公守法,才会老老实实为百姓办事。

所以,朱元璋并不后悔。

哪怕重来,朱元璋依然还是当时那般选择。

“这三人都被老朱看中,老朱临终之时,把朱允炆托付给三人,所以朱允炆才会对三人言听计从。”

原来是这么回事。

黄轩讲得简洁明了,朱元璋自然记得住这三人祖籍在哪,回去让人查一查,就知道黄轩说的是真还是假。

只是,这三人已经在朱元璋心中打上了不可重用的标签,未来的仕途恐怕就难咯。

“不过,这三人的结局都不好,黄子澄被车裂而死,齐泰被诛了九族,最惨的是方孝孺,由于不承认朱棣的正统,被诛了十族!”

朱元璋听了,并未有什么表示,成王败寇一贯如此,既然失败,那就要接受失败的后果。

只不过没想到,方孝孺居然被老四诛了十族。

“黄小友,咱有一点不明白,分封藩王,不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吗,为何朱元璋一死,朱允炆就要削藩?”

站在朱元璋身边的吴吉祥听到陛下如此说自己,浑身一哆嗦。

黄轩放下手机,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不用查资料了,自己都能分析一波:“这一点,应该要怪老朱,或者是怪太子跟皇太孙朱雄英死得太早了。”

朱元璋眉头一挑,询问道:“哦?此话怎讲?”

黄轩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开口:“咱们先说老朱吧。”

“老朱年幼双亲就没了,从小便孤苦伶仃,尝遍人间疾苦,后面当了皇帝,有了子嗣,就非常在意亲情。”

“老朱想把最好的都留给后代子孙,让子孙不用受苦,世世代代都享福。并且,他也是这么做的,二十四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并且还是有封地有实权的亲王。”

“当然,老朱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分封出去的亲王负责守卫大明疆土边关,同时又能拱卫京城势力,既巩固了皇权又兼顾抵御外族。”

“最重要的是,老朱担心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也就是那群开国功勋,兵权在握,拥兵自重,所以用藩王来分散他们手中的兵力跟权力,牢固朱家对朝廷对大明的统治。”

“可以说,老朱这是一石三鸟之计,非常的高明!”

听到黄轩的分析,朱元璋心中一紧。

有一种没穿衣服,被人看光身体的感觉。

黄轩所讲,的确是自己心里所想的。

自己从小受苦,那种滋味,刻骨铭心。

现在有了子嗣,哪个父母愿意让子嗣受苦的?还不是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后人。

自己那帮子兄弟,现在都当上了国公了,大明也没什么战事,个个还手握重兵干什么?

在家颐养天年,不好么?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就是怕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在位久了,心中滋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自己还只是减少那帮兄弟手中的权力跟兵力,又没直接让他们回家去养老。

况且,又不是削减大明的军队,对大明的军事力量完全没有影响。

“不过......”

黄轩叹息道:“如果太子朱标不早死,他能够继位当上皇帝,那么藩王制度就完全没问题。”

“他的那些兄弟,哪一个不服他的?如果是朱标要削藩,他的那些兄弟谁敢有一句怨言?”

“就拿燕王朱棣来说,朱标只需一道命令,他就会屁颠屁颠的笑着第一个赞同。”

“并且,朱标要削藩,也不会采用这么激进的方式。朱标仁厚,又有丰富的治国经验,即便是削藩,也会采用更温和的手段,让这些兄弟们被削得心服口服。”

朱元璋忍不住的暗自点头。

的确,标儿纯良,对于兄弟之间的感情极为看重。

很多时候,自己那些儿子做错事,都是标儿为他们求情,免除处罚。

再一个,以标儿的治国能力,根本就不会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不说朱标,哪怕是朱雄英还活着,皇位传到他手上,削藩也能够削下去。”

“朱雄英可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孙,朱雄英想要削藩,朱棣找什么借口来“靖难”造反?”

“朱雄英在,蓝玉就不会被朱元璋给剥皮揎草,那帮能打的武将也能保全性命,朱棣再厉害,能打得过这些人?”

朱元璋神色一怔。

蓝玉被咱给剥皮揎草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