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贝壳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长篇小说

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长篇小说

竹里飘雪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都市小说《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讲述主角杨文静陈同的甜蜜故事,作者“竹里飘雪”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过去的二十年,陈同就不知道什么叫干活,没分家之前吃家里的,吃他二哥大姐的,游手好闲。分家之后,变本加厉,娶了杨文静,不是打就是骂,怀孕了也不管,跟着一帮狐朋狗友瞎混,只管自己吃饱,哪里管她杨文静。杨文静的脑袋有点混乱,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我累了,先去睡了。”她感觉到陈同有点不一样了。可是,不管是好是......

主角:杨文静陈同   更新:2024-05-12 11:3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文静陈同的现代都市小说《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长篇小说》,由网络作家“竹里飘雪”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都市小说《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讲述主角杨文静陈同的甜蜜故事,作者“竹里飘雪”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过去的二十年,陈同就不知道什么叫干活,没分家之前吃家里的,吃他二哥大姐的,游手好闲。分家之后,变本加厉,娶了杨文静,不是打就是骂,怀孕了也不管,跟着一帮狐朋狗友瞎混,只管自己吃饱,哪里管她杨文静。杨文静的脑袋有点混乱,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我累了,先去睡了。”她感觉到陈同有点不一样了。可是,不管是好是......

《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长篇小说》精彩片段


吃完烤鱼和韭菜炒螺丝,陈同主动收拾了碗筷,让杨文静绕着院子里走走,消消食。

杨文静如同在做梦,感觉非常的不真实。

陈同这是转性了,这可是一百八十度大改变啊。

今晚的饭菜虽然算不上可口,但是比之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对于杨文静而言,算是大餐了。

不一会儿,陈同端着剩下的螺蛳出来,已经在锅里放了生姜煮过了一遍,手里拿着一根细铁丝,借着火堆的光和月光在院子里静静的挑着螺蛳肉。

杨文静看着这一切,心里有一点触动,他在干活哎。

“文静,咱们聊聊天吧。”

陈同手里不停,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他要赚钱让杨文静真正的吃顿好的。

香喷喷的大米饭,油汪汪的五花肉......

杨文静看着他,心里波澜起伏。

这一年来,陈同第一次叫他文静,第一次给他做饭吃,第一次主动做事。

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杨文静有几分局促,停下了脚步,身体僵直的站在一旁。

陈同温柔一笑,火光在他的眼睛里跳动,他起身,将手在衣服上随意的擦了擦,拉着杨文静坐在板凳上。

“这一年来,让你受苦了。我保证,以后顿顿让你吃白米饭,顿顿有肉吃。”

陈同声音不大,但是很坚定。

“你不要想不开,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做傻事。”

陈同还是担心杨文静不相信自己,会跑去同村家里去偷鸡。

杨文静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有一丝惶恐,陈同是在暗示什么吗?

他不会是猜到自己要去偷鸡吧?

但是,怀孕至今,她身体没有营养,担心肚子里的孩子......

杨文静沉默,低着头,看着跳动的火焰。

她是下乡知青。

是要脸面的,从小接受过教育的。

要不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

“明天中午,我保证桌子上有肉,有鸡蛋......”

陈同再一次的向杨文静保证,只是为了打消她心里的想法。

说实在的,杨文静是不信的,嫁给陈同也实属无奈,也知道他的过往。

过去的二十年,陈同就不知道什么叫干活,没分家之前吃家里的,吃他二哥大姐的,游手好闲。

分家之后,变本加厉,娶了杨文静,不是打就是骂,怀孕了也不管,跟着一帮狐朋狗友瞎混,只管自己吃饱,哪里管她杨文静。

杨文静的脑袋有点混乱,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我累了,先去睡了。”

她感觉到陈同有点不一样了。

可是,不管是好是坏,总归不能比现在更坏了吧。

她躺在床上,脑海里响起陈同的话,就看他明天能不做到吧。

有些阴影和伤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一天两天就能抹去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杨文静不敢想的。

她最怕是给了自己希望,又变成绝望。

那么,那将是压垮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是,今晚不能去偷鸡了。

陈同一直忙到深夜,才将螺蛳肉全部挑完,这是明天要去卖的。

第二天,霞光微露。

村里的大公鸡传来第一声啼鸣。

他一骨碌起身,昨晚的烤鱼还有一点没吃完。他将锅里加上了水烧热,将烤鱼放在了碗里,然后又放在了锅里闷热。

家里实在太穷了,什么都没有,只能将就一下。

随后,他就从家里拿了一个篮子和一捆绳子。

篮子里放了昨晚刚挑的螺蛳肉,又将门前地里的韭菜割了大半,匆匆忙忙的出门去了。

重生回来,看到一贫如洗的家,陈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赚钱。

可是八十年代,别说小山村里的农民,就算是离这里一个半小时路程的小县城,都很少有人做生意。

对于他而言,就是机会。

在他的眼里,什么都是黄金。

螺丝是黄金,韭菜也是,甚至就连路边的艾草也是。

他有自信,能够让杨文静每天吃上白米饭,顿顿吃肉。

他要给杨文静和未出生的孩子最好的生活。

没一会儿,陈同走到了昨天捕鱼的地方,这里有大片大片的艾草。

虽然被清河村的村民摘走了不少,但是毕竟四面环山,最不缺的就是植被了。

十二里外的淮阴县城,就是他今天的目标。

沾着露水的艾草,绝对是深受欢迎的。

顺便推销一下韭菜炒螺丝,今天收获不会小。

县城里,有公家大院,也有肉厂还有水产供销社。

他如果没记错,还有一个家属楼,住在那里的人都是在公家单位上班的。

那里的人,不缺钱。

天色蒙蒙亮。

一根根艾草倒下,这些事情对于二十岁的小伙子来说,轻松的不得了。

约莫弄了三十斤的艾草,他又摘了一些水芹菜放在篮子里。

水芹菜炒肉,那叫一个香。

更重要的是,这是县城里的公家单位的人都想的那种口味。

十二里路,不远不近。

一个半小时后,他到了县城。

早上七点半,他找到了公家单位的家属楼。

这会儿都是家家户户起床做早饭的时候,不少人都出来买菜了。

今天是清明节,家家都要祭祖的,伙食那可不能差。

对待祖宗,要有孝心。

陈同蹲在路边,将用绳子捆好的艾草放在路边。

绿油油的艾草还有露水,非常的扎眼。

水芹菜,螺蛳肉,韭菜都整齐的放在一边。

来来往往的中年妇女有不少眼尖,远远的就看到了这抹鲜绿。

“哎,小伙子,这是艾草啊?”

陈同还没有张嘴,就有几位中年妇女围拢了过来。

陈同笑了笑,擦了擦头上的汗珠,道:“今天不是清明节,赶早来了卖一些艾草,野生的水芹菜,还有螺丝。”

“艾草这可是清明节各位必需品啊,祭祀要用。艾草煮鸡蛋,专治女性偏头痛。”

陈同脑海里努力回忆着艾草的作用,大声的介绍。

“嗯,这倒是的,而且看着也挺新鲜。”

“那可不,今天早上河边刚摘的。”

陈同说话声音挺大,这年头,几乎没有人会在马路边做生意,顿时围过来不少人。


这一次,杨文静笑了。

虽然只是一瞬间,依旧是被陈同捕捉到了。

这段时间来,陈同的变化可谓是云泥之别。

之前家里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是自己做的,陈同何曾插手过。

这几天,什么事情都不让自己做,哪怕是洗衣服,陈同都包揽了。

说实在的,杨文静心里有点空落落的。

如今,陈同让她帮忙了。

心里暗自开心。

十分钟后,门口传来了黑子呼唤陈同的声音。

一共八个小孩子,简直就是八只小泥猴。

浑身上下湿漉漉,脏兮兮的,脸上,头发上,大大小小的泥点。

他们八人手里,都拿着尼龙袋。

看见陈同从家里走出来,同时咧嘴一笑。

其实他们心里也忐忑着,不相信这黄鳝泥鳅能卖钱。

生怕是陈同逗他们一个乐呵。

“同哥,给!”

黑子举起手里滴着水的尼龙袋,一看就是抓的不少。

沉甸甸的尼龙袋,黑子的眼睛里透露着希冀的眼神。

其余的七个孩子也一样,齐刷刷的站成一排,就在陈同家的小院子前。

“这不少呢啊。”陈同挺开心。

光是看黑子手里一人的分量,也得有七八斤了。

不过,他剩下的钱不多了,不知道够不够分。

“你们等一下。”

陈同转身进了院子。

院子里,杨文静还在整理菌子木耳。

“媳妇,给点钱,付给门口的小孩子,卖黄鳝泥鳅的钱。”

杨文静脸蛋一红,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她这钱,是陈同上次没花完,让她收着的。

杨文静将手洗干净,进屋。

拿出一叠毛票交给了陈同。

陈同顺手将家里的秤拿上,虽然他手掂的准,但是毕竟自己知道。

黑子第一秤,足足八斤重!

一块六毛钱。

剩下的七个孩子,分别是六斤,五斤、五斤、四斤、四斤、三斤、二斤。

合计起来一共是三十七斤的黄鳝和泥鳅!

要给七块四毛钱。

陈同长出一口气,他手里有八块钱,杨文静一分没花。

给钱之前,他打开了尼龙袋,看了一眼,黄鳝泥鳅龙精虎猛。

全都符合要求。

“给!”

陈同将钱结清,一分不带少的。

几个孩子眼里都是笑意,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钱。

过年的时候,家长也不过给个一毛两毛钱,已经很多了。

尤其是黑子,笑的那叫一个开心,黝黑的脸庞都能看出红色了。

开心!

激动!

拿到了钱,黑子并没有急着走,看向陈同。

“同哥,这黄鳝泥鳅明天还收吗?”

“收!你们将钱收好,下午可以继续抓,在家里养着,死了的不要。”

陈同嘱托几人,看着一个个满头大汗,脏兮兮的样子。

小孩子嘛,本来就爱玩,根本不在乎。

听到了陈同明天还继续收黄鳝,自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只要抓黄鳝泥鳅,手里就会一直有钱用。

其实黄鳝和泥鳅的价格都比后山的野货来得贵,陈同还要跑一趟的原因很简单。

清河村就那么大,黄鳝和泥鳅都有抓完的时候。

山货不一样啊,年年生,年年长,四面环山,又多又可以持续发展。

稳定而长期。

最重要的一点,山上的野味是真的不少。

野兔,野鸡,野猪......

看日头差不多了,陈同将黄鳝和泥鳅都放进了尼龙袋子里,背在了身上,快步的离去。

他没有小推车,也没有板车,不方便。

现在天气不热,脚下快点,到了县城也死不了几条。

黄鳝泥鳅这东西不比鱼,离了水就会死。

只要一点点水,保持身体的湿润,就能够活很长时间。

来到村头小溪边,陈同将尼龙袋子放在水里浸了浸,也不顾衣服被淋湿,再次背着袋子离去了。

一个小时十五分钟后,陈同到达了黄鳝面馆。

这个时候都还没下班,店里没有什么生意,夫妻俩正在起面和炸小鱼。

看到陈同来了,老板顿时就起身,两眼放光。

“老板,看看咋样。”

老板从陈同手里接过了尼龙袋子,打开一看,顿时笑的合不拢嘴。

这黄鳝和泥鳅,也太漂亮了。

做出来的面绝对够鲜美。

“婆娘,拿秤!”老板冲屋子里喊了一声。

不一会儿,老板娘出来了,除了秤还有一个竹篮子。

竹篮子用来沥水用的,陈同也不在乎,做生意吗。

有时候斤斤计较是对的。

不能假大方。

当然,该大方的时候就得大方。

除去竹篮子的重量,一共三十六斤。

还有一斤是路上的损耗,毕竟几个娃拿来的时候尼龙袋子里或多或少有点水。

一斤重,本钱也就二毛,陈同不亏的。

“给,一共三十六块钱。”老板很爽快,拿出厚厚的一叠毛票给了陈同。

陈同谢过,揣进了口袋里。

又踏实了不少。

“我这边小杂鱼也缺货,明天搞点来啊。”老板笑着提醒陈同。

这小伙送的都是好货,比他在水产供销社买的还要漂亮。

做生意就是这样,第一次成了,也就信得过了。

何况,他是有比较的。

陈同笑呵呵的离开了,除去本钱七块四毛,净赚了二十八块六毛。

这生意,可做!

而且,这才只是开始,黄鳝杂鱼还有山货只会越来越多,他的进账也会越来越多。

万事开头难!

他现在有了卖黄鳝泥鳅的路子,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用不了多久,手里有了一定的钱,他就可以将目标转移了。

有些路子,可是更挣钱的。

卖完黄鳝泥鳅的陈同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又去了一趟供销社。

杨文静的衣服很破,很久没有买过新衣服了。

他在放着布匹的柜台上仔细挑选,毕竟是女子,爱美之心少不了。

吃饱了的下一件事情就是穿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

亘古不变的道理。

实际上呢,这个年头,县城里也有裁缝店。

都是做好的成衣摆在了店里,很古板,而且价格属实不便宜。

所以,县城里的不少姑娘都是自己扯布,到裁缝店里量身定做,就是要花上一段时间等着。

陈同挑挑选选,最后看中了一块料子。

小说《重回八零:带全家登上世界之巅》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