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贝壳文学网 > 现代都市 >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热门作品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热门作品

画凌烟 著

现代都市连载

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画凌烟”大大创作,周婉言崇祯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一切反抗在铁......

主角:周婉言崇祯   更新:2024-04-06 03: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周婉言崇祯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热门作品》,由网络作家“画凌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画凌烟”大大创作,周婉言崇祯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那该怎么办?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一切反抗在铁......

《大明:整顿朝纲,从抄家贼臣开始热门作品》精彩片段


当然,税收的方式也是要彻底改的。

哪有还靠粮食、布匹来抵税的。

你们怎么不直接把你们官府里的那头驴牵到京师来跟朕说,陛下,快看啊,这是税哦!

以后的税,那都是要用钞票来交的。

当然,这是后话。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毕自严先做一年,将部分问题先缓和缓和。

但回到崇祯提的最根本的问题,如何将崇祯二年的税,收到三千万两白银?

这里面大头,怕是要靠查偷税漏税瞒报的事。

所以这种事啊,就得把孙承宗一起叫来了。

等毕自严今年把土地测量之后,明年就是一个个查,一个个动刀子的一年了。

那该怎么办?

当然是在崇祯元年开始练新军了!

一切反抗在铁血强军面前,那都是渣渣。

杀一个人不能解决收税的问题,那就是杀一千,一万,十万!

直到乖乖的按照规矩交税!

又与毕自严和孙承宗谈了足足半天,从详细方略到治国理念,不知不觉已经天黑,崇祯留两人吃了晚饭,才放人。

两人同时出了紫禁城,此时阁部的大臣们早就下班了。

毕自严道:“孙阁老,下官以后还得多多仰仗您。”

“毕大人客气了,都是为天子分忧,毕大人这肩上的担子,未必比我轻呐!”

毕自严笑了笑,道:“尽人臣之力。”

这大明朝最头疼的可就是财务了,两人心中都清楚。

做财务的,以后必然会到处得罪人。

第二日,毕自严便开始接手户部之事,先是从山西的案子开始接手起。

结果几天之后,事情居然出乎崇祯的意料。

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

户部尚书毕自严和吏部尚书房壮丽,吵起来了!

这一日从御前听宣,朝臣们统一进了太和殿中。

崇祯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准奏。”

“陛下,臣近日查看山西案抄家账目,却是发现那王家在此次案件中,家产少了五千两,收入来源是布匹生意和粮食生意,这与去年山西商税征收中核对的数额核对不上,臣怀疑是户部有人在这次查抄案中做了假账,私吞了公款,此乃侍郎失职,臣要罢免户部左侍郎李成名,但是吏部房大人却是不肯,还请陛下圣裁。”

吏部尚书房壮丽立刻出列道:“陛下,李侍郎只不过顶了某人一句嘴,就要被勒令罢官,此乃权臣跋扈做派!”

他说的就是毕自严。

毕自严觉得户部左侍郎李成名在这里面必然是拿了钱的,左侍郎啊,三品大员。

而且不仅仅是这五千两,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做账的痕迹。

毕自严道:“户部账目混乱,山西案更是一塌糊涂,中间至少有十万两的空额,这明显是办事不利!”

房壮丽却道:“前后有误差在所难免,某些人这是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却也不能乱烧,若是诬陷了忠良,岂不是有损陛下圣德。”

这下崇祯立刻就发话了:“房爱卿,朕不是说过么,朕不需要圣德,朕要百姓有饭吃,辽东的将士们也有饭吃。”

“陛下恕罪,臣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身为吏部尚书,不能眼睁睁看着人胡乱猜忌。”

这吏部尚书是六部当中最特殊的。

为什么说是最特殊的呢?

每一个官员的任免、考核,都是吏部完成的,都需要吏部盖章。


崇祯立刻道:“周侍郎!”

周延儒全身一颤:“臣在!”

“可有此事?”崇祯面色平静,但心里已经开始兴奋了。

听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心下同时道:卧槽!皇帝,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昨天你就在场啊!

大家看着皇帝开始表演,心中真是一万只草泥马在呼啸,但又不得不配合皇帝演戏。

周延儒强作镇定道:“陛下,臣冤枉,那不是臣的酒楼!”

“朝堂上是议论治国之策的地方,不是办案之所,朕对办案没有兴趣。”崇祯淡淡道,“曹爱卿,给朕立案调查。”

也不给周延儒解释的机会了。

“遵旨!”

“许显纯!”

“臣在!”

“协助曹大人拿人!”

“天子放心,人已经在锦衣卫大牢了。”

周延儒顿时心头一沉,人都已经到锦衣卫大牢了,那地方一进去,首先就得丢个半条命。

完了,这下完了!

这大明朝的官员们自己有私人商业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只不过历代皇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他大臣手中肯定也有,只不过做的都比较隐蔽。

诸位朝臣也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只能怪周延儒倒霉,皇帝微服私访,居然被皇帝给碰上了。

他们也不担心皇帝会借此名义来整顿大臣们的商业产,毕竟这满朝的大臣或多或少都会有。

大明朝的臣子,哪一个干净?

崇祯道:“来人,将周延儒打入天牢,听候发落。”

“是!”

“陛下,臣冤枉!陛下!臣冤枉啊!”

狗日的周延儒,你特么的居然有三十万两的家产!不拿了你,朕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了!

没办法啊!这辽东的将士们要吃饭,陕西的百姓们要吃饭!

周延儒被拖下去后,大臣们想说话又不敢说,担心一说话,皇帝又问你是负责哪一块的?你不说说你自己做的政绩,跑来这里瞎逼逼搞毛线啊!

魏忠贤就亲自示范了两次,都被皇帝用同样的话怼回去了。

大臣们突然发现,新皇比前几任皇帝办事手段似乎要简单粗暴一些啊!

这礼部的左侍郎和右侍郎几天之内,死了一个,入狱了一个,礼部顿时有种蛋疼菊花紧的感觉。

敢情皇帝专门就拿捏礼部不放了?

接下来的礼部尚书是谁?

崇祯朝第一老油条温体仁!

这事已经内定了,只不过接近年关,授名仪式还没有执行下去。

温体仁一看自己两个属下都被干掉了,顿时有了危机感。

正在他思忖之间,耳边传来皇帝的声音:“温体仁。”

温体仁心一颤,连忙出列道:“臣在!”

崇祯干脆从上面走下来,大声道:“朕问你一个问题!”

“请天子明示。”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你们这帮臣子的天下?”

温体仁不慌不忙道:“陛下乃是四海共主,吾等皆为陛下臣子,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其余大臣也慌忙跪下,齐呼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万岁!”

崇祯在大臣们面前,大笑了几声,脸色一沉,顿时乌云密布道:“你们还知道这天下是朕的天下!今日周延儒胆敢利用部院大臣之权,在京师私设酒楼,以蛮狠之手段夺民私财,是谁给他的胆子!”

皇帝的声音回响在太和殿里,如同天公发怒。

“天子息怒,臣等死罪!”

温体仁也慌忙跪下,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他脑子里却在转,皇帝点自己的名是何用意?

他一时间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

崇祯继续道:“施凤来,你给朕滚出来!”

“臣在!”阁臣施凤来连忙爬出来,惶恐道。

崇祯声音如刀似剑,直接喝问道:“陕西大旱,赤地千里,为何不见你在票拟上上奏!”

一想到陕西大旱,崇祯只觉得怒气冲天,你们这帮子大臣,朕养你们何用!

施凤来大惊:“陛下,臣也是刚入阁半个月,还来不及知晓,不敢随意乱报!”

“狗屁!”崇祯怒骂了一句。

大臣们只觉得有些惊奇,怎么皇帝连如此污秽的话都骂出来了,太俗了!

望之不似人君啊!

崇祯却全然不顾大臣们的看法,他狠狠踹了施凤来一脚:“朕告诉你们,你们各司其职,朕要找你们要结果!事情没有结果,你们让朕怎么相信你们忠君爱国?

“陕西的旱灾如何解决,辽东的防御如何加固,朝廷的税收如何增加,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朕要听的是这些,不是你们整日指责这个指责那个!”

“臣等罪该万死!”

发了一顿火之后,崇祯昨日挤压在心头的怒气稍微消了一些。

他重新坐回去,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这才起身。

“施凤来,这陕西赈灾之事,朕交给你去办,十天之后,朕要看到你的提案,朕只给你三个月时间,把灾情给朕缓下来,不然朕要了你的脑袋!”

施凤来连忙道:“遵旨,请天子放心,臣一定办到!”

施凤来心中爆炸,三个月?

这怎么可能!

陕西大旱,又不是今年开始的,这些年西北天灾人祸不断,怎么可能三个月之内缓和!

见施凤来突然飞来横祸,其他大臣心中都偷着乐。

等施凤来被砍了脑袋,自己就有机会入阁了。

大家都秉承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得过且过。

这就是大明朝堂的基本现状。

皇帝又道:“孙爱卿。”

孙承宗出列道:“臣在!”

“蓟镇的军防要加固,朕收到最新情报,建奴很可能要攻打蓟镇,不得不防!”

“陛下放心,老臣已经做了安排。”

“很好,你办事朕放心,尽管去做,朕都支持你!”

崇祯又道:“方爱卿。”

吏部尚书方壮丽出列道:“臣在!”

“召徐光启入京,工部尚书薛凤翔已经革职,朕要让他来做工部尚书,爱卿意下如何?”

方壮丽道:“徐光启精通工事之学,臣以为可行。”

“好,就这么办。”

完成了第一轮的人事安排后,崇祯回去呼呼大睡了一觉。

时光飞逝,三天过去了。

徐应元到了东江,见到了毛文龙。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